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局部)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北宋(960-1127) 描金云龙笺本 纵31.5厘米、横1172.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局部) 赵眘《草书后赤壁赋卷》 南宋(1127-1279) 磁青绢泥金书 纵24.5厘米、横101.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852年前的一个午后,阳光照在杭州望江路北侧的一座苑囿中,鸟鸣山幽。
宋高宗赵构55岁,刚刚宣布退位,一身轻松,沿着方才建好的“小西湖”,漫步、赏花、听泉。他终于可以不用山河簇拥,担惊受怕,只管享受眼前的美景就是了。
这里,是他从今往后写书画画生活的“德寿殿”,小西湖是特意嘱咐灌入的,因为他太爱游西湖了,只不过现在退下了,如果还和官员堂而皇之地坐船,怕是要遭人话柄。所以,众乐乐,不如独乐乐,这是他的习惯。
灵感似风,说来就来。如此良辰美景,艺术家心动了。他赶紧命人在石桌上铺好画纸,备好笔墨。“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洛神赋》的美好,在心中漫漶开来。他朝凤凰山皇宫的方向,望了一望,仿佛听到了山边传来的欢笑声。
提起的笔,又搁下了。
停顿、迟疑,他终究还是落笔了。于是,一幅近4米的长卷经由漫长的岁月,置于我们的眼前。曹植以《洛神赋》别抒他思,而皇帝赵构的书写之中,又有另一种事关家国的怅然。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