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童庆炳文集》:文艺学大师耗时五年打磨

 
  书名:童庆炳文集
 
  作者:童庆炳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月
 
  内容简介:
 
  童庆炳文集(十卷本)是童庆炳先生的未竟之作,也是童先生最完整的文集收录。本套文集由童先生自己整理、编纂而成,生前一个星期还在修改、编写,文集共分为十卷:第一卷 文学审美特征论,第二卷 文学活动的美学解释,第三卷 文学、时代与人文精神,第四卷 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第五卷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第六卷 创作论与鉴赏论,第七卷 《文心雕龙》三十说,第八卷 中国古代诗学发展与流变,第九卷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第十卷 走向综合——文化诗学的学术追求。较全面地反映了童庆炳先生的学术视野和学术造诣,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故人已逝,思想永存。
 
  第一卷 文学审美特征论
 
  本书为《童庆炳文集》(十卷本)之一,在本书中,童庆炳在新时期的中国,摆脱“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口号,首批提出“文学是审美反映”“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他认为,文艺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它是马克思说的一种“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即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以审美情感以及在审美情感激发下的艺术想象、艺术幻想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成果,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和物质载体,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他在本书中的这一观点,已成为中国不少学者的共识,成为中国文艺学界的理论奠基石。
 
  第二卷 文学活动的美学解释
 
  本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专著《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此书最初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1990年代初出过修订版,后再一次修订并增加章节以《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为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此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收入,书名仍用初版的书名。
 
  本卷第二部分是有关历史题材问题的专题系列论文,除当中作者后写的导论外,余皆选自各期刊发表的论文,文后注明出处。
 
  第三卷 文学、时代与人文精神
 
  本卷为论文集,除第三辑外,都选自发表的杂志或会议论文集,文后皆注明出处。第三辑除最后一篇曾在《文学评论》杂志发表过外,其余各篇都选自《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童应炳等著)一书中作者撰写的导论和第一编,收入本书的《社会心理学对文学艺术问题解读的可能性》一文即《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一书中的导论,当中部分文字作者在编辑文集时有所改动。
 
  本卷根据讨论的学术方向分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精神之鼎与诗意家园”等四辑。
 
  第四卷 文体与文体的创造
 
  本卷收录专著《文体与文体的创造》及21篇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方面的单篇论文和演讲。20世纪90年代初期,作者的学术研究转向文体学,1993年主编了一套包含作者本人撰写的《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的“文体学丛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体裁—语体—风格”三层次说,认为文体是体裁、语体和风格的结合体,并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在内容与形式的交涉部”和“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征服”等创作美学观点,超越了“美在内容”、“美在形式”和“美在内容形式的统一”等传统说法。本书建构的完整的文体学理论体系和具有鲜明实践品格的文体学批评方法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五卷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本卷主要收录作者在创作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计有《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一书和附录的两篇论文。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原是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合招收的“文艺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首届学员(1988级)授课时的讲稿,后经反复增补修订,形成书稿。该书畅谈文学创作中的各种问题,但又融入了作者对生活与创作的诗意感悟和审美判断,对文学创作规律的理论概括和美学提升,故分析透彻,例证丰富,情理交融,深入浅出,深得当时听课作家们的欢迎和喜爱。本书初版时,莫言、余华、刘震云、毕淑敏、迟子建、刘恪等人作序,对作者讲课的风采有描述,对他们受到的启迪有归纳,可以为证。
 
  本卷所附的两篇论文《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双重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和《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则是对创作问题的拓展性研究,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现实的密切关注。
 
  第六卷 创作论与鉴赏论
 
  本卷主要收录作者近些年来公开面世的论文,亦有作者先前著作中的部分章节。卷名《文学创作问题六章》由作者生前所定,但所论内容并不限于创作。其中“创作论”和“鉴赏论”分别开掘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理论问题;“大众文化论”既有理论层面的概括,也有面向具体文化产品的剖析;“文学终结论?”是与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的商榷及其延伸性思考;“文学经典建构论”则在解构经典的文化语境中论证了建构文学经典的要素、文学经典化的途径;“语文建设论”直指目前中小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既有哲学层面的思考,也有对症下药的良方。
 
  本卷前“两章”内容比较平和,后“四章”中的文章则相对激烈,具有鲜明的论战性和批判性。这也意味着,作者的思考与写作虽依然依傍于本专业的文学理论,但其问题意识、写作意图和思维走向已延伸至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更大的场域之中。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壁垒,体现了作者介入当下、批判现实、表达公共关怀的冲动和行动。

  作者简介:
 
  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领域领军人物,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文学评论》、 《文艺理论研究》 编委。先后讲授文学概论、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心雕龙研究等课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