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一代巨匠张大千曾有语曰“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这句话是他仕女题材偏多又得到世人诸多美誉的真实写照。纵观张大千笔下的女性题材作品可以发现,他笔下庄严圣洁与世俗美艳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能够万分自如地呈现,我们不得不对他这种拿捏准确的艺术表达由衷地赞叹。众所周知,四川是张大千的故乡,四川博物院因此收藏了诸多大千先生的墨迹,此次将院藏张大千女性题材作品一一呈现,在请大家欣赏大千笔下美人庄严与美艳的同时,可以窥探大千既追求佛性慈悲,又至情至性,注重世俗之乐,矛盾而又统一的艺术人生。



 

张大千 白衣观音图 四川博物院藏



 

张大千 持扇仕女 四川博物院藏



 

张大千 仕女擁衾图 四川博物院藏

  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女性题材水墨作品概述

 

  张大千的人物题材包括了佛像画、仕女画、高士图等,本文特对其所描绘的女性题材水墨作品进行研究展示。四川博物院收藏此类作品共计22幅。设色居多,有17幅,只有5幅为水墨。所绘对象绝大多数为成年女性。很多的学者将他仕女画在时间上做一个分期,也就是以1943年赴敦煌归来作为一个分水岭,来描述敦煌之行对其绘画的影响,四川博物院所藏仕女画1943年之前创作者9幅,1943年之后有13幅,笔者对此看法有所补充,在下文会有提及。

 

  神圣庄严

 

  张大千具有传奇的一生,这一生贯穿了他对佛教的信仰。较为矛盾的是,他的一家宗教信仰为天主教,其母亲与二哥张善孖都是天主教徒。大千儿时“即被送入天主教福音堂教会学校读书,因为我们家是信奉天主教的。”但是张大千在20岁时,因未婚妻去世,悲痛难以排遣,所以“今生不愿结婚”“决心要做和尚”,据他本人自述“我家里信奉天主教,但我对佛学很感兴趣”于是就有了这段广为人知的事情——在松江的禅定寺出家,做了一百天的和尚,我们所熟知的“大千”“大千居士”就是这一段经历给予他的烙印。及至40年代,大千本着对敦煌艺术的无限向往,1941年带着家眷赴敦煌写生。在敦煌三年苦行僧似的生活,让他近距离接触到了佛教艺术的魅力,敦煌之行对于张大千的艺术生涯有着重要影响。他一生创作了数量巨大的佛教人物形象,除临摹敦煌壁画之外,各类水墨观音,天女、神女的形象,无不渗透着大千追求佛教圣洁悲慈的一面。在他笔下,这类人物被刻画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透着圣洁的光环,让人觉得“神”应该就是那个样子。

 

  张大千所绘人物画中,观世音菩萨像一直是其所钟情的一个题材,一般分水墨淡彩写意画和工笔重彩二种。水墨淡彩写意类,一般画于去敦煌临摹壁画以前。工笔重彩类,大都是大千到敦煌归来后作。《白衣观音图》是张大千去敦煌前的作品,画中观音作者采用写意法,先以水墨淡彩勾出轮廓,然后以稍浓的墨在上面再勾勒一下,线条柔而有弹性,显得极为生动。流动的涡纹和空白相呼应,画面处于静中有动的气氛。观音着白衣,素净大气,坐姿庄重,面部娴静仁慈,柳叶眉,眼睛似在俯瞰众生,不远处有一柳枝净瓶,清净悲悯的气息弥漫开来。这幅画说明张大千进行佛教题材的创作活动,并不是赴敦煌之后才有的,至少在此之前,佛性慈悲的观音题材已被他驾轻就熟地不断表现。

 

  张大千于1941年夏、1941年冬和1943年5月三次到访敦煌榆林窟,临摹了窟中不少壁画,并为榆林窟编号。《吉祥天女图》是大千1941年11月第二次去榆林窟时,临摹于敦煌榆林16窟前室北部的帝释天中之一。在张大千的众多天女题材中,大多便是来自莫高窟与榆林窟的素材。吉祥天女,又叫功德天,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命运、财富、美丽女神,据说她是神魔大战共同搅乱乳海时产生的,又名“乳海之女”。后为毗湿奴大神之妻,爱神之母。又被佛教吸收列为护法天神,以其施财散布吉祥,有大功德于众,故称“功德天”。图中吉祥天女雍容华贵,面部表情安详沉静,头微微偏向一侧,眼睛似在望向下界众生。服饰华丽,广袖披帛,著对衿裙襦,腰束胸前。笏头朝元鞋翘露裙边,双手托风带于胸前,端庄大气。这幅画素材因是来源于榆林窟壁画,与大千之前仕女画大相径庭,如果说之前大千绘女人有明清遗韵,那么这幅便是上溯唐五代了。人物丰满而健康的体态,一扫之前消瘦病态美的模样。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