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治史三书:史学名家严耕望倾囊相授史学方法论

治史三书:史学名家严耕望倾囊相授史学方法论
 
  书名:治史三书(增订版)
 
  作者:严耕望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内容简介:
 
  《治史三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被认为是“金针度人”的治学入门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语言质朴流畅,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作者简介:
 
  严耕望(1916—1996),字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等职,1970年当选为“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两汉太守刺史表》、《唐仆尚丞郎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唐史研究丛稿》、《唐代交通图考》等。
 
  【试读连载】
 
  上篇 钱穆传
 
  钱穆(西元1895—1990 年),字宾四,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95 年7 月30 日)。世居县东南四十余里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之五世同堂大宅,地在荡口镇西五里。
 
  无锡南境湖泊相属,多良田,居民多耕渔为业。七房桥以穆先世七房受名,其时拥亩十万,为巨富。后世败落,子弟仍多游荡,不事耕读;惟大房之五世同堂一系书香不断,至穆曾祖绣屏,国学生。祖鞠如,邑庠生,治五经、《史记》,留《史记》五色圈点本,并采择诸家作批注,眉端行间皆满。穆自幼爱《史记》,皆由先人手泽启之。父承沛,字季臣,幼有神童之誉,双目炯炯有光,习举业兼诗赋,入泮第一。为人仗义直言,不营私利,为族人乡里所尊,凡有争端,得其一言而决。但与鞠如皆英年早逝。母蔡氏,出儒农之家,乡里称淑德,抚四子挚、穆、艺、文及女一,各有成。
 
  穆体干不伟,而天资聪慧,目如乃父,似无不照,神宇渊定,望之威肃,即之温煦亲蔼,富盛感情,略无崖岸。但禀性强毅,自信勇决,临事不苟,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气概。
 
  光绪二十七年(1901),穆七岁,入私塾,能强记,习古文,朗读三过即背诵。尤爱小说,年九岁,父执以《三国演义》相试,随章回,不失一字,且揣摩人物个性身份作表演,众皆异之。年十岁入荡口镇私立果育小学。体育教师钱伯圭,乡里之望,乃革命党人,以民族思想相启导,穆之强烈民族意识实萌芽于此。其时蒋方震编译《修学篇》,选录西欧自学成名者数十人,述其苦学情事,穆受其影响亦巨。而高班教师华紫翔,讲授各体古文,与魏晋南北朝诸短赋;顾子重学通中西,又精历史舆地之学。其他诸师亦多乡里宿儒,旧学基础深厚,兼能接受新知,所授课文,遍及经史子集,穆皆拳拳服膺承教,晚年仍自谓治学蹊径,实由果育诸师启之。而华顾两师之影响尤深。
 
  穆年十二遭父丧,家徒壁立,兄弟四人无以奉母,仰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明年与兄挚投考常州府中学堂,明年挚毕业任教,乃谢恤金。
 
  穆习业府中,深得监督屠孝宽之爱护,而治学则深受吕思勉影响,吕为校中最年轻教师,任历史与地理两课,时有鸿议创论,同学争相推敬,而于穆尤深奖掖,后皆成名,仍常相切磋,互有补益。史学界或推崇吕钱与陈垣陈寅恪同为20 世纪中期中国史学四大家,殆为笃论。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