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我们三代人》:汤一介遗稿 知识分子百年命运

《我们三代人》:汤一介遗稿 知识分子百年命运
 
  书名:《我们三代人》
 
  丛书名:什刹海书院文库
 
  总主编:乐黛云 怡学
 
  作者:汤一介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作者简介
 
  汤一介(1927.2.16~2014.9.9)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竭尽全力地推动中国新时期的哲学和文化建设,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是汤一介先生的遗稿,经整理后首次出版。全书以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祖父、父亲,以及作者自己的身世经历、人物关系、学术著述等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政治命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
 
  ★父亲汤用彤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作者细致地回顾了父亲的人品、操守、个性,以及他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学问成就。
 
  ★对于自己,汤一介更以力持客观、自我解剖的态度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学术生涯,将一生悲欢得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沉浮、始终孜孜以求的学术历程等完整地呈现出来。令人深思,也令人感叹!
 
  不难想见,这部中国读书人的百年缩影,其历史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历久弥新,其学术价值也定会随着一代代学人的深入体会而不断放大。
 
  我对中国文化非常热爱,因为我爱我的祖国,就必须爱我的祖国的文化,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珍惜自己文化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汤一介
 
  编辑推荐
 
  ★汤一介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遗稿,尘封12年首次出版!用42万字的赤诚讲述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自省和三代国学大师的传承守望。
 
  ★星云大师、饶宗颐一致推崇汤一介的学问人品;楼宇烈、乐黛云、成中英、余敦康、牟钟鉴、金春峰、陈可冀、怡学大和尚、钱逊、王博、于丹、林崇德、王守常、李存山、 张广保、干春松、赵白生、苑天舒等近20位大咖联袂推荐。
 
  ★国学的的群英谱,大师的朋友圈。在《我们三代人》中,汤一介以纪实的笔法全面介绍了他的父亲、一代国学大师汤用彤与胡适、钱穆、熊十力、吴宓、傅斯年等人的交往,并客观讲述了汤用彤晚年的思想变化,而不为尊者讳。比如用彤先生是如何认识共产党的;国民党败退前,汤用彤为什么选择留在大陆?汤用彤1951年的一份思想检查等。
 
  ★自我解剖,秉笔直书,不回避问题。汤一介以忠厚的立场记载了自己一生的悲欢得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沉浮、始终孜孜以求的学术历程。首次用1万多字的篇幅讲述“梁效”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不回避自己的责任。
 
  ★真实、真诚、中正的书写态度。
 
  汤家三代人牵扯到很的人物关系,汤一介本着一种同情的理解和中正为人的态度来写这些关系,没有阿谀逢迎,没有吹捧,也没有有意的贬低任何人。这样的书写,堪为后辈典范。
 
  ★中国百年学术文化史的缩影。《我们三代人》提供了一个理解百年学术史和文化史的线索,同时也给了我们提供了中国政治史的角度。汤先生在他的学术思想、哲学思想发展当中有很重要的基础就是三代人的传承,百年来中国政治变革、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发展,其实这三代人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讲述创办中国私立大学的梦想。汤一介生前一直想把中国文化书院办成一所综合性的私立大学,他在书中全面介绍了他担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期间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梦想难以实现的遗憾。
 
  ★首次完整呈现汤氏家训的原始手迹。汤氏家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出自汤一介祖父汤霖的《颐园老人生日讌游图自序》中。《我们三代人》首次将颐园老人的珍贵手迹完成呈现给读者。
 
  【正文试读】
 
  前言
 
  汤一介先生年过七十以后,一直想对家人和自己的经历做一些回顾,给世人留下一些真实鲜活的思想和史实,但苦于没有完整的时间,只能在工作之余断续写成若干片段。写了三年,他终于在2003年完成了这部辽宁某出版社约稿的《我们三代人》。遗憾的是等了近半年,出版社的回音却是必须对二十余处进行删除或修改才能出版。汤先生不愿违心屈从,宁可将书稿放进抽屉,束之高阁。没想到书稿在抽屉中一睡就是十余年,直到先生离世。
 
  2014年,先生生前开创的,以结合儒释道三家之力传承中国文化为宗旨的什刹海书院,秉承先生遗志,开启了编撰《什刹海书院导师口述史丛书》的重大学术工程。这是先生在世时即与书院领导共同策划的一项重点工作。先生离世后,这项工作陆续得以展开。今年,继爱新觉罗·启骧先生口述史出版之后,汤一介先生的《我们三代人》的出版随即提上日程。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在书院总策划和出版社编辑的艰苦努力之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终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在先生逝世周年时得以准时呈现在大家面前。
 
  我认为这本书最重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真诚的对祖国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汤先生的墓碑镌刻着他最后的遗言:“我爱我的祖国就必须爱我的祖国的文化。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珍惜自己文化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我和他在国外常被朋友们问起:“你们在国内受过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你们仍然肯定她?”汤先生总是回答:“因为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亿万人民百年的梦想!也是我坚定不移的梦想!”
 
  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就是它的真诚,不回避问题。例如当年听从党委分配,他曾参加了所谓的“梁效”。本来,时过境迁,三十多年前的事,至今并无结论,不说也罢。但是,他认为:“任何人在他的一生中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会得到别人谅解,甚至自己也可以原谅自己,但是有些错误是不会得到别人谅解,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我参加‘清华北大两校大批判组’(即‘梁效’)是属于后一种情况。这事虽已过去近三十年,组织上也不作结论,但在我心中总是一个问题,我应该做一个交代。”他在书中用了一万多字,对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前后后做了详细的交代,并不回避自己的责任。
 
  最后,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以不偏不倚的近于中性的忠厚立场记载了许多与他同时的人物、事件和场景。作为在他身边共同生活了六十三年的伴侣,我可以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作忠实的见证。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