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晚清外交七十年》两次鸦片战争前后中西碰撞(2)

  这还只是情绪的变化,而在对马嘎尔尼使团的招待上,自使团到承德后也在发生变化。原来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不再那么可口,有点儿“芝麻秆儿喂驴——爱吃不吃”的感觉。菜量也大为减少,供给英国人居住的宾馆档次也降低了标准。英国人不明白拒绝给乾隆皇帝磕头,竟然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中英双方在磕头问题上发生了不愉快,虽然此后大清国朝野上下对待马嘎尔尼使团态度转冷,但彼此都试图通过某种渠道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马嘎尔尼把希望寄托在祝寿的礼单上,他希望乾隆皇帝看了礼品后会改变对英国的态度。

 

  在送往承德的小件礼品中,主要有两支气枪、两支猎枪和两支来复枪,另外还有爱尔兰产的波纹绢和两箱英国人手制的华贵地毯以及200匹呢料、两只望远镜和一些英国贵族与名人的肖像。这些物品,乾隆皇帝丝毫不感兴趣。老皇帝希望看到的是英国人的自行人、机器狗之类的玩具,在他看来,那些东西还算有些技巧。而地毯、呢料,乾隆皇帝认为这些东西和中国的绸缎相比,实在是毫无用处。至于气枪、猎枪、望远镜之类,在康熙爷的时候,就已从西方传入,实在无法引起他的重视。

 

  虽然乾隆皇帝对送往承德的小件礼品感到失望,但他还是对留在北京圆明园的那些大件物品充满期待,应该说乾隆皇帝有点儿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那些大件礼品。他从承德回到北京后,没有回到皇宫,而是直接来到了圆明园,观看英使团送来的大件礼品。

 

  大件礼品主要有天体运行仪和战列舰模型等。天体运行仪没有引起乾隆皇帝的兴趣,因为在他的概念里,整个宇宙是一个天圆地方的东西。英国人是想通过这个仪器告诉乾隆皇帝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但是,自认为博览群书的乾隆皇帝不理会这些。他的想法相当幼稚,他关心的是这个物件里边的机关与他以前见过的钟表有什么不同,但是乾隆皇帝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他对这个物件没有产生丝毫兴趣。他的观感是,这个东西只配给小孩子玩。

 

  马嘎尔尼对“君主”号战列舰模型寄予很大希望,这种战列舰可以装备110门大炮,是新式海军的利器。但是,由于马嘎尔尼不愿磕头,乾隆皇帝没有让他陪同讲解,而是临时找了一名在华传教士帮助讲解。这个门外汉仅仅懂得钟表方面的知识,对军事、航海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他的讲解自然也无法引起乾隆皇帝的兴趣。

 

  有些失望的乾隆皇帝虽然观看了火炮演练,但是演练没有使用英国人,负责军机处的和珅大包大揽地说,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行操作演练。演练的结果相当糟糕,这使乾隆皇帝很扫兴,他回到皇宫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英国人说话实在不靠谱,马嘎尔尼使团运到中国的所谓“极大”“极好”的贡物,不过是“哗众取宠”“奇技淫巧”罢了。

 

  对马嘎尔尼使团祝寿礼品的观看,加重了乾隆皇帝对其不肯下跪的反感情绪,但是,马嘎尔尼使团没有陪同乾隆皇帝观看礼品并陪同讲解,所以他们不知道乾隆皇帝的真实观感。他们认为中国皇帝看了他们的礼品,特别是观看了战列舰与火炮后,必然会对大英帝国产生敬畏,答应两国间贸易通商的要求。这个错误判断使得马嘎尔尼迫不及待地向和珅提出了四项要求:

 

  一是在中国设立一个代表处,与中国建立外交与商贸关系;二是要求中国开放宁波、天津等为新的口岸,允许英国人在北京、广州等地开设贸易货栈;三是在广州附近给英国人一个小岛,作为英国船舶、商人的居留地;四是改革广州、澳门的海关税,准许中英商人自由通商。

 

  和珅这个马屁精当然知道,英国人的要求皇帝不可能答应。特别是要求中国给英国人一个小岛,涉及主权问题,乾隆皇帝甚至会发雷霆之怒。因而,他阴沉着脸表示为难。但在马嘎尔尼的重金贿赂之下,和珅答应向乾隆皇帝奏明此事。乾隆皇帝看了奏折后,立即明白了马嘎尔尼使华的真实目的,本来就因为马嘎尔尼不肯下跪而心生反感的乾隆皇帝,此刻对英国人的反感情绪更加强烈。

 

  事实上,即使乾隆皇帝的心情很好,英国人愿意按照三跪九叩之礼拜见他,他也不会答应他们的要求。且不说给英国岛屿,有损主权。更重要的原因是,乾隆皇帝自即位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认为自己苦心经营的太平盛世,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不需要与外国人互通有无。于是他下达了一道谕旨,言语婉转地拒绝了英国的要求。

 

  乾隆皇帝的谕旨,首先说明他治下的大清礼仪仁爱。他说,他对那些诚心入贡向化的属邦,“无不加之体恤,用示怀柔。如有恳求之事,若于体制无妨,无不曲从所请”。但是,与外国通商不符合中国定例,况且,中国作为中央之国,应有尽有,不需要互通有无,因此“晓谕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朕此次降谕忠告尔邦,今后如果仍然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该处文武必不肯令其停留,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乾隆皇帝的这道谕旨,实际上是向外界宣告了中国不可能与外夷开展外交、商贸往来、互通有无。乾隆皇帝的这个决定,使得中国错失了学习世界先进文明、赶上世界潮流的机会,也使得后来的大清帝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虽然乾隆皇帝不愿与西方互通有无,但是,英国人既然来到了中国,他也不忘以自己的方式向马嘎尔尼使团展示大清帝国的光辉形象。

 

  在中国的礼制中,按照旧有的惯例,对于前来朝贡的外邦,皇帝只对外邦的国王和正使、副使进行赏赐。但是马嘎尔尼使团的这次访华,从正使到黑人仆从,乾隆皇帝都进行了赏赐。即便是留在船上的士兵和水手也人人有份,都有赏赐。乾隆皇帝这样做,目的是让大洋彼岸的蛮夷对天朝上国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可谓做了一篇不大不小的锦绣文章。既然是政治秀,乾隆皇帝自然不忘让英国人了解,在他的治下,大清帝国所呈现出来的繁荣富足的盛世景象。

 

  怎样能让英国人了解大清国的盛世局面呢?那就是看戏。不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吗?朝廷为了使外界了解中国,专门为前来朝贡的外藩使者编排了戏剧。这种形式的戏剧毕竟有着很强的功利目的,所以内容贫乏,戏曲唱词基本上千篇一律。不同戏目的唱词常常相互拼凑在一起。乾隆时代,供前来朝贡的外藩观看的戏目主要有《海不扬波》《年年康泰》和《太平王会》等。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