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疯狂的榛子》:中国空军飞虎队猎日传奇

 
  书名:《疯狂的榛子》
 
  作者:袁劲梅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内容简介:
 
  《疯狂的榛子》首次用文学的手法重点关注了中国抗战时期一支重要的飞行队伍“飞虎队”的战斗情况。《疯狂的榛子》对“二战”中中美空军联合飞行联队的历史的书写,建立在对第一手资料的大量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其中的《战事信札》是书中的核心,既详实记录了飞虎队的真实作战情况,同时也是男女主人公彼此思念的情书,最终又因时事各自分离,男方随军到了台湾,后又架机回到大陆,女方为了爱情一路追寻而归。之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儿女,历经多个运动与事件,各自成长,直到第三代去到美国学习,努力探讨几代人在历史过程中的生活和命运,以及我们民族心理在千年没变的社会结构下的演绎与诠释。
 
  作者简介:
 
  袁劲梅,美国克瑞顿大学哲学教授,校级游泳运动员。美国哲学协会“亚洲哲学和亚洲哲学家委员会”(2008-2011)委员。在海内外发表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及哲学论文。曾多次获“汉新文学”小说、散文首奖。中篇小说《忠臣逆子》获2003年台湾联合文学奖新人奖中篇首奖,并入选《北京文学》“2004年度中国文学排行榜”,获第一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纪实文学《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获2005年《侨报》五大道文学奖;中篇小说《九九归原》入选《北京文学》“2006年度中国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罗坎村》入选《北京文学》“2008年度中国文学排行榜”,并先后获2009 年人民文学奖、2010年《小说选刊》奖以及第四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长篇小说《疯狂的榛子》获中国小说学会“201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五佳、第四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近年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忠臣逆子》(2010),长篇小说《青门里志》(2011),散文集《东邻西舍》(2012)、《剪烛西窗》(2013)、《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2014)以及逻辑专著一本(2010)。哲学论文曾获2002年“傅•查尔斯基金会优秀哲学论文奖”。
 
  【试读内容】
 
  自序
 
  我本想写一部单纯的爱情故事,可是,爱情故事一到中国,就单纯不了。就是梁祝和宝黛那样的爱情,悲欢离合也全是在一个文化结构里演绎。结果,我这部爱情故事就走过了三个时代和一个千年没变的社会结构。正义、自由、人性、幸福在追求爱情中被我们的民族心理演绎、诠释。等写完了,回头一看,我这部长篇小说写成了,顺着爱情走,一路诘问:人怎么才能好好地“活着,爱着,原谅着”?
 
  把爱情放到战争、灾难和折腾中写,不是我要的,是历史安排的。我们碰巧生活在一个热闹的时代。日子从一头过到另一头,也没用多少代。人们希望发生的事没发生,种下西瓜,长出来成了傻瓜。想不到的事一件一件从天上落下来,就白了少年头。看看过去,再看看将来,好在天也没塌下来,星星还是尧舜时代的。站在过去和将来之间,反思人性,反思人造的灾难和灾难踩在人心上留下的脚印,我跟着故事里的人物一起寻找,书里书外的人,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谁能说“寻找”本身不是生命的意义呢?
 
  “寻找”是这样开始的:2010年,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叫《青门里志》,是反思从“文革”到商业社会这阶段的人性故事。“文革”中的野蛮,在我看来,是一种全民族的返祖,行为伦理返回黑猩猩一族的游戏规则。走到人性最深处,人还真不能太骄傲。我们身上带着我们动物祖先的基因。看看我们干过的事,“对社会的罪恶,我们谁都脱不了干系”。从“文化革命”转到商业资本的纵欲,也没把人提拔多高,我们的动物堂兄博诺波猿早就能用“房中术”边治国边玩(解决争端的方法是性交)。现代的腐败官员的行为也是继续返祖。那什么叫作“人”呢?不能活了一辈子,连自己属于《山海经》里的哪一支都不知道。现在有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这么多“学”,就想把“人”讲清楚。
 
  人常常活成了一个老顽固,却也未必能搞清楚自己。这时候,文学就有事干了。文学说:我来把人的故事记下来,看看能不能把“人”讲清楚。写完《青门里志》后,我并没有想再写一个长篇,但是,我想再写探讨“人性”的故事。这时候,青门里的一个小朋友对我说,你写我妈的爱情故事吧。我答应了。《疯狂的榛子》中喇叭妈妈的爱情故事就这样铺展开来。
 
  喇叭妈妈的爱情故事,我从小就知道一点,是那种大而干净,且不能轻易让妖怪碰的那种。写这种爱情故事,凄凄哀哀是一种糟践,没有宏大的背景托不住。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美人落难的爱情故事,是历史,是社会,是特定社会结构制造出的人性悲剧。它像一滴水,把一河水的性质都反映了。好也是它,坏也是它。大河说了算。一滴水的梦想不过是平平安安地当一滴水。风可以使劲地刮,浪可以翻了天,壮观也好,动荡也好,一滴水想要的只是,给风平浪静一个机会。喇叭妈妈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战区。那爱情故事做着风平浪静梦,发出了一些种子,种子一直长到现在,到我们这代还在寻找和平的机会。
 
  中国姑娘爱什么样的男人,有群体性和时代性,反映社会价值观变迁。我小时候,看见过姑娘们就想嫁个当兵的,墙上好男人的照片身着草绿军装,腰上扎个皮带(我太小,自然是轮不着,就要到了一顶军帽,也欣喜雀跃,抱着睡)。后来姑娘们转成要嫁大学生了,文化人成了理想男人。再后来,转成要找科级以上的公务员,当官的男人给女人安全感。到现在,姑娘们要嫁有钱的,男人腰上要扎个大钱包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推崇的价值精英。喇叭妈妈的家庭是“扎个大钱包”的那种,她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是保卫中国天空的航空战士。我在美国代顿空军博物馆看到过当年国民政府散发给中国老百姓贴的门神,就是肩插野鸡翎毛,头带飞行镜的洋关公。喇叭妈妈爱的人是当年中美空军混合联队中的一名中方航空兵。
 
  这样,我的“寻找”就从爱情转向了它的背景——战争。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