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白噪音
作者:(美)唐·德里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White Noise
译者:朱叶
出版年:2013-9-10
内容简介:
杰克•格拉迪尼的大家庭过着平凡典型的现代生活,固定的超市购物之旅和周五的电视晚餐是他们“幸福”的基石。然而,一场化学品泄漏事故将致命毒雾送上天空,向他宣告“死亡已经到来,它就在你的体内”。恐惧已入侵心灵每个角落,它就像白噪音,始终如一,无处不在。
《白噪音》为德里罗赢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出版以来始终被誉为文学经典,也是后现代文学的巅峰代表。它精确地描述了现代文明对人类心灵和身体的伤害,呈现了人在死亡、信仰、灾难和暴力面前的惊恐,对现代人的困境做了先知般的预言。
作者简介:
唐•德里罗(1936-—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哈罗德•布鲁姆所推崇的“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四位作家之一”。
以“代表美国文学最高水准”的创作,赢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美国笔会/索尔•贝娄文学终生成就奖、耶路撒冷奖等十多种重量级文学奖项。 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耶路撒冷奖的美国作家。
创作经典:《名字》(1982)、《白噪音》(1985)、《天秤星座》(1988)、《地下世界》(1997)、《大都会》(2003)。
近年新作:《欧米伽点》(2010)、《天使埃斯梅拉达:九个故事》(2011)。
【试读内容】
空中毒雾事件
昨夜大雪伴我入梦,清早空气清新,而且一片寂静。一月份的晨光里有一种严厉凄凉的特性,强硬和自信。靴子踩踏雪地发出一阵阵吱嘎声,高远的天空中飞机划出一道道白色尾流。气候至关紧要,虽然我一开始还未意识到。
我转弯走进我家所在的大街,穿过车行道上口喷白气、手持铁锹铲雪的人们。一只松鼠顺着树枝滑行—这个动作的连续性,使它看起来好像具有自身的自然规律,而不同于我们现在相信的那些规律。当我走完半条街时,我抬头看见海因利希蹲在家中阁楼窗户外面的窗台上。他穿戴着他的迷彩服和帽子,这套服装对于他具有复杂的意义—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拼命想长大的同时,又不想让人注意—这点儿秘密其实我们大伙儿都知道。他端着望远镜向东方瞭望。
我围着房子转了一圈回到厨房。门厅里的洗碗机和烘干机运转良好。我从芭比特说话的声音中听出来,她正在与她父亲通电话。不耐烦中夹杂着内疚和担忧。我站到她身后,把冰冷的双手放到她两颊上—这是我爱做的一桩小淘气事儿。她挂断了电话。
“他为什么到房顶上去?”
“海因利希吗?火车调车场出了什么事儿,”她说,“收音机里刚报道过。”
“我应该把他叫下来吗?”
“为什么?”
“他会摔下来的。”
“别对他那样说。”
“为什么不可以?”
“他会认为你低估了他。”
“他蹲在一个外窗台上。”我说,“我总应该做点儿什么事吧。”
“你越露出焦急不安,他就会越往房顶边缘靠近。”
“我知道,但是我仍然必须把他弄下房顶。”
“哄他回房里来。”她说,“要考虑细致和显得关心。让他谈谈他自己,不要做出鲁莽的动作。”
当我上到阁楼时,他已经进了房,站在打开的窗户边上,仍然端着望远镜在看。到处是废弃物,在暴露的梁柱和玻璃纤维绝缘垫之中自有一种特别的情状,令人窒息和不安。
“发生了什么事?”
“收音机里说一辆罐车出了轨。但是我认为它不是从我们看得见的地方出的轨。我认为它是被什么东西撞出了一个窟窿。现在那边烟雾腾腾,我可不喜欢那样子。”
“它看起来什么样子?”
他把望远镜给了我,自己朝边上走了一步。我没有爬到房顶的外窗台上去,所以看不见火车调车场和出轨的罐车。但是,烟雾看得很清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浓密黑团在河对岸的空中悬挂着。
“你见到消防车了吗?”
“那地方到处都是消防车。”他说,“但是我看它们好像没有靠得很近,一定是那东西太毒,或者易爆,或者既毒又易爆。”
“它不会向这里飘过来。”
“你怎么知道呢?”
“它就是不会嘛。现在的问题是,你不应该再站在结冰的房顶外窗台上,这让芭贝担心。”
“你认为,如果你告诉我这事让芭贝担心,我就会感到歉疚而不这样做。但是,如果你对我说你为此而担心的话,我还会这样做。”
“把窗户关上。”我对他说。
我们一起下楼到厨房去。斯泰菲正在翻检大红大绿的邮件,寻找优惠券、奖券和有奖竞赛题。今天是中小学最后一天假。山上学院一星期后恢复上课。我让海因利希去把人行道上的雪扫了。我看着他站在外面一动不动,脑袋微侧,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过了一会儿我才明白他是在倾听河对岸的警报声。
一个小时之后,他又回到阁楼上,但是这一次拿了收音机和公路图。我爬上狭窄的楼梯,向他借了望远镜再一次观察。那团烟雾还在那儿,比以前大了一点儿,事实上现在已经成为直冲天空的一个大团,或许更浓黑一些。
“收音机里称它为羽状烟雾。”他说,“不过它不是羽状烟雾。”
“它是什么呢?”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