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付秀莹新作《陌上》绘制中国当下乡村世界图景


 
《陌上》   付秀莹   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社
 
  近日,70后实力派作家付秀莹推出了她的最新力作《陌上》。在10月30日召开的新书发布会上,付秀莹与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贺绍俊一起做客字里行间书店,分享她的创作经历,共同解读对于当下新农村生活、以及时代问题的思考。
 
  《陌上》以华北平原一个村庄为背景,采用散点透视的笔法,试图勾勒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那些乡村的女性站在命运的风口,任时代风潮裹挟而去。翠台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喜针、小鸾们夫妇间的恩爱情仇,渗透着的是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香罗、望日莲等对外面和两性关系的新审视,则是对传统的逃逸;建信、大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则是重建乡村秩序过程中破与立的矛盾,也是纠缠。她们内心的辗转、跌宕和进退失据,都得到细腻的描绘和呈现,而笔底则始终鼓荡着生命隐秘的呼啸风声。在这个时代,一个乡村妇人的心灵风暴,并不比都市女性简略,甚至更加丰富。
 
 

 
《陌上》发布会现场(左起:付秀莹、贺绍俊、曹文轩)
 
  《陌上》一书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芳村”的整体亮相,也绘制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斑驳面影。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体认,对中国女性的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全新探索,小说不仅藉此展露出了独特生动的个体生命体验,而且揭示出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密码。本书甫一问世,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反响热烈。有评论家称《陌上》是“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评价说:“行于陌上,看次第花开,付秀莹好一副白描手眼。天下事,犹未定,风云只在女人眉头心头之间。温婉情怀,曲尽万般滋味,见天地,见世道人心。”著名作家刘庆邦也称赞道:“付秀莹的文字是心灵化的。她喜欢探究心灵的奥秘,愿意捕捉和描摹人物内心汹涌的风景和起伏的潮汐。从付秀莹的小说中随意截取一段文字,我们都能看出,那些文字在付秀莹心灵的土壤里培育过,一一打上了她心灵的烙印。”
 
  在发布会上,曹文轩认为,付秀莹的写作别具一格、气象非凡。“付秀莹文体”既是现代文学史的一脉相承,又是她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在一个失去风景的时代,阅读她的作品,我们随时可以与风景相遇。“芳村不小,芳村很大。它几乎就是整个的中国农村,是中国农村的缩影,甚至更大,大到整个人类社会。芳村将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经典空间,一个文学研究的题目,说不准多少年后还会成为社会学家研究乡土中国的一份可以触摸的活的历史档案。”
 
  贺绍俊则称:“我觉得付秀莹的小说是有她的精神世界,她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就是她的故乡,就是对乡村伦理精神的缅怀。可贵的是,她不是守旧式的缅怀,不是把乡村伦理作为逝去的旧的东西去缅怀,而是看到乡村伦理精神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即使是写城市生活,她也写出了我们城市里面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纠葛,写得非常微妙。所以,她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是非常独特的,非常值得坚持的。”“从付秀莹描述的乡村秩序背后跳动不安的灵魂,体会到人性是多么的美丽,又是多么的富有生命力。而这正是付秀莹小说的精神价值。”
 
  付秀莹坦言,“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情感饱满的人,这是天性。对于生命中那一段亲爱的岁月,我无法做到不动声色。那个遥远的村庄,那大片的田野,那条村路,那个院落,里面盛放着我太多的记忆。隔着重重光阴,当我一遍一遍通过文字的小径,重新回到过去,回到我的亲人们身旁时,我丢盔弃甲,放下了全部的伪装。我的抒情是真挚的,即便是矫情,也是真挚的矫情。这个时候,除了内心,我什么都不在乎”。但对付秀莹而言,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她首先并且最终关注的是生活其中的“人”,“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中的命运,在命运中的跌宕和辗转,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展现的人性,人性中那些明处和暗处,那些幽微的,隐秘的,曲折的,明暗交错的部分,我对这些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作者简介:
 
  付秀莹,著有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锦绣》《无衣令》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刊、选本、年鉴及排行榜。曾获首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五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