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从没整理过自己的书单,发现自己对大学时期在图书馆里看的书早已没有印象,这才幡然醒悟,定期整理书单是个值得坚持的好习惯。不求在人前炫耀自己读了多少的书,其实自己也没读多少书。只是把自己看过的书都记下来,整理一下,总结一下,免得记性差的自己忘记了,顺带写写自己对于阅读的看法。
之所以只总结过去半年的书单,也就是从去年九月份到现在。那是因为上半年考试,参加培训班,看的自然是培训资料和真题,也没必要在此浪费篇幅一一列出,估计大家也没兴趣知道。之后又趁着上班之前结结实实轻松了一段时间,没看书。直到九月才重拾书本,继续阅读。
一、过去半年阅读的书籍
1、《中国三部曲》(张维为)
张维为在“三部曲”中,详细归纳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以较宽广的国际视野来观察世界、思考中国,同时将西方所推崇的民主制度和“中国模式”进行对比,解释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理念。
2、《馆系列》(绫辻行人)
除了《黑暗馆不死传说》,其他八部我已看完。1987年绫辻行人以《十角馆杀人预告》步入日本文坛,陆陆续续完成9部。他也曾说过,“馆系列”一共有10部,现在坐等第10部。个人推荐《十角馆杀人预告》、《钟表馆幽灵》。
3、《心理罪系列》(雷米)
本书作者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教师,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讲述了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通过心理画像找出一个个残暴的凶手。作为普通人的我在看小说的时候,被主角那神乎其神的心理侧写惊呆了,通过一个细节可以推断出凶手的性格、背景等等。想起美剧犯罪心理和汉尼拔。
4、《对权威的服从》(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本书记录了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在绝对的权威下,人性的善良显得如此的脆弱。
5、《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
日本推理天王东野圭吾的作品,没有炫丽的推理,也没有血腥的诡计。看似独立的故事在东野君缜密的布局下,串在了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温情和感动。极力推荐!还记得浪矢爷爷说的一句话。
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6、《脑髓地狱》(梦野久作)
一九三五年出版,被誉为“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首”。评价是很高,被宫崎骏称为只属于日本自己的三件艺术品之一。反正,我是看得迷迷糊糊。
7、《秘密》(朗达拜恩)
揭示了吸引力法则,有时候想想好像也有那么回事。前一段时间心情不好,看了《秘密》,想着以后的生活会很美好,又变得乐观起来了。
8、《御手洗洁的旋律》(岛田庄司)
御手洗洁系列,一个彻彻底底的怪人。虽说是个短篇集,里面的故事还是很不错的。御手洗洁系列将逐步影视化,今年会登陆荧屏,期待中。
9、《天国的子弹》(岛田庄司)
天国的子弹其实是第三篇故事的名字,前面两个分别为X之门、首都高速的亡灵。
10、《夏天,十九岁的肖像》(岛田庄司)
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悬疑成分不是很多。惊闻某前韩国人气组合EXO成员出演中国版《夏天,十九岁的肖像》,我已不抱任何希望。话说,每次翻拍都是毁小说啊!有木有!
11、《血腥的盛唐1》(王觉仁)
本系列详细讲述了从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开始,到朱温篡唐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之间近三百年的历史。描绘了那个让我们无限向往、无限自豪的大唐王朝的风风雨雨。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隋末各路豪杰逐鹿天下这一段历史。作者十分用心,书中随处可见考证,对史书中存疑的地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大唐王朝历史感兴趣的书友,不妨读上一读。
12、《菜根谭》(洪应明)
大名鼎鼎的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还需细细品读。
说来惭愧,和那些可以一天阅读一本书,而且坚持一百天的牛人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因为工作,阅读也是断断续续,更多的只是图快一扫而过,很多地方还是不求甚解。在此,也谈谈个人对阅读的几点小看法:
1.阅读不应失重
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取他们想要的资源,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提倡碎片化阅读,从手机、电脑等平台获取知识,渐渐开始抛弃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虽然碎片化阅读具有传统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快速、及时、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阅读变“轻”的同时,因为信息获取的过于便捷,容易使人们对网络平台形成依赖性,不易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思考。所以阅读不仅仅要有碎片化的“轻”,也要有传统阅读的“重”。
2.阅读不应从众
常常看到很多初涉阅读的人在网上求书单,而阅读牛人们也如愿以偿的给他们开出了书单,不可否认,牛人们开出的书单,质量高。于是,初涉阅读者手捧书单,如获至宝,挨个入手苦读。这样真的好吗?不一定!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阅读功底不同,自然不能用相同的书单让所有的人满意。我喜欢推理,如果你给我看一本关于电脑编程的工具书,我自然看得昏昏欲睡。所以,阅读不能从众,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的去购买书籍。同时,在购买前最好看看读者的评价,以供参考。
3.阅读不应贪多
不可否认,有些阅读牛人,的确可以做到每天一本书,而且把书本吃透。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甚至是一些初涉阅读的人,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单纯地去追求阅读量。一味的去追求阅读量的大小,不仅难以吸收书本里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所以我们应当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去多读书,去扩充自己的阅读量。以我的观点,可以涉猎不同种类的书籍,麻辣烫去试试,煎饼果子也去试试,说不定就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菜”,不是吗?
4.阅读不应惰思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阅读和书籍》中说:“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读书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要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不断的思考,只有通过联系实际不断的思考,读书才能够读出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