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泰戈尔在中国一直被误读,你们凭什么骂冯唐

  首先,泰戈尔的作品本用孟加拉文写成,韵脚细密,有的直接入歌,泰戈尔自己将其中6个集子译成了英文,这是今天人们所依照的底本。其次,对比泰戈尔原作和他的自译,彼此间颇有不同,很多地方已是再创作了。
 
  周作人曾说,诗是没法翻译的。对此,泰戈尔应于心有戚戚焉,所以他常一诗两译:前者分行押韵,在形式上贴近原作;后者是不分行不押韵的散文,在内容上贴近原作,郑振铎、冰心等人的汉译,即以此为根据。
 

 
  换言之,泰戈尔原作本是诗,有韵,冯译在努力追溯其原貌,可追溯得越深入,就越会发现更严重的问题,即:我们从根上就误读了泰戈尔。
 
  在中文世界中的泰戈尔,是一个多情、细腻、温柔的小女子,而非高大威猛的印度壮汉,似乎除了调遣芳草小兽、吟风弄月,泰戈尔并无正事可做,这固然契合了传统中国人对诗人的认知,却远非泰戈尔的真形象。
 
  在泰戈尔的诗中,弥漫的是神性的光辉,是超越小我的肃穆。明白吾道衰微,所以泰戈尔有绝大的悲悯与孤独,但他执着地仰望星空,以抵抗怀疑、恐惧如潮的侵袭。
 
  没有了对此岸的厌倦与洞悉,没有了对永恒的敬畏与恐惧,只剩下一堆文字的花拳绣腿。可无语的是,恰恰是这种“形式”,成了我们心中的泰戈尔。于是,一代代无聊文人开始挥洒起伪格言与小情绪,来向这位诗哲“致敬”。
 
  泰戈尔在中国的被接受史,本是一部血泪斑斑的歪曲史,越经典化,扭曲得就越厉害。而经历一次次的阉割手术,终于泰戈尔和裤裆、舌吻等彻底绝缘,一旦写出,俨然就玷污了小清新们双眼的贞操。
 
  确实,冯唐并不是泰戈尔最合适的译者,他不懂孟加拉文,他译诗中的所谓“韵律”,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并没脱出“同志们啊,加油干啊,活着干啊,死了算啊”的水准,在经历了几代粗鄙文化的蹂躏后,我们事实上已经没有精致的能力,除了恶作剧与下流,没什么再能让我们兴奋起来。
 
  或者,冯唐是故意用“裤裆”流来刺激一把小清新们的吧,如果没有这样的好字眼,他们怎么会愤怒?他们怎么会关注?他们该到哪里去释放自己的骂人天赋呢?在市场上,被悄无声息埋没的好诗集太多了,有了“裤裆”,至少能空前热闹一番。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一切能引起关注的事件,最终都是噱头。
 
  洗澡盆中的鸭子玩具,放大几百倍,就算是艺术品,人人争着去看,在今天,艺术不再创造享受,而是要创造热闹。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唐成功了,他不仅延续了一直以来我们对泰戈尔的误读,而且又向前迈了一步。确实,既然身边的一切都那么粗鄙,你又装什么“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何况“浩翰的面具”这样的怪句,本身不粗鄙吗?
 
  用歪曲对付歪曲,用嘲笑回应嘲笑。既然泰戈尔的诗已如小尼姑的脸蛋,那么,和尚动得,阿Q咋就动不得?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