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仅仅是以反酸、烧心、胀气、打嗝这些小症状来到消化科就诊的患者,半年后分别发展成了萎缩性胃炎和严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什么让他们的病情在短短半年内急转直下?同一种液体,分泌过多和分泌过少,为什么都能引发消化系统难以修复的损伤?您的生活中有没有诱发这种液体分泌异常的不良习惯呢?请关注由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朱丽明主讲的《消化重症的“逆转术”》。
正常人的胃粘膜之所以不会被胃酸腐蚀,是因为胃粘膜表面有着诸多保护因子,比如胃粘膜上的粘液、粘膜上皮、内分泌激素等;但是,也存在着对胃粘膜的破坏因子,比如幽门螺杆菌、胃酸、胃里的消化酶等,当胃酸长期分泌过多,胃粘膜就会被破坏,发生炎症或溃疡,还会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过少主要与萎缩性胃炎有关。哪些症状能帮我们初步判断属于胃酸过多还是胃酸过少呢?您可以对照下图自测。
朱主任指出,如果是正常健康人,平时吃柠檬、酸奶、醋等酸性食物,是不会伤害胃黏膜的,但如果您已经出现了溃疡或炎症,就要尽量少吃这类食物,避免加剧胃粘膜的损伤。另外,红薯、年糕、汤圆、咖啡、浓茶也是容易让胃酸过多分泌的食物,本身就爱反酸、烧心、食道烧灼感明显的人群应该少吃。
怀疑自己胃粘膜受损的人群,可以到正规医院的消化科,通过简单的胃镜检查帮助确诊,朱主任特别指出,胶囊胃镜虽然没有痛苦且操作简单,但目前在临床上并不推荐用来诊断胃病,因为它可观测的范围还有死角,容易遗漏病情。还有哪些检查能帮助您准确判断胃酸分泌是否正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