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孩子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宝宝的哭声都差不多,不外乎三种情况,不是尿布湿了就是渴了饿了,或者就是需要家人抱。因此,当听到孩子哭泣时,老人通常也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确,对于婴儿来说,这三种情况的哭泣是最常见的,但是他们的哭声还有着更加丰富的含义。如果老人们能够了解婴儿特有的“语言”,那么不仅宝宝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祖辈也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需求,间接减少了自己的劳动量。
宝宝的啼哭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需求性啼哭。
这种啼哭包括前面提到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饥饿性啼哭,此时如果把手指放在孩子的嘴边,宝宝马上就会转头做出吸吮的样子。如果没有得到食物,他会比原来哭得更凶,此时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好马上为宝宝调配奶粉。得到食物之后,孩子的哭声马上就会停止。如果孩子是口渴,哭声与饥饿时的哭声类似,但是会发现宝宝不时用舌头舔嘴唇,而且还会出现嘴唇发干的情况,此时祖父母、外祖父母最好用奶瓶装些白开水喂孩子。第二种啼哭是尿湿时的啼哭,这时候宝宝的哭声不会很大,眼泪也很少,只是小腿一个劲地蹬踹,多数发生在刚睡醒或者吃完奶的时候。只要撤掉湿了的尿布,宝宝马上就不再哭泣。第三种是要抱抱的啼哭。此时哭声平和,有节奏感,头不停地转来转去,或者是把脸朝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方向。如果没人理他,他的胳膊和腿就会挥舞起来;如果有人靠近,他就会期盼地看着,哭声会变小,但是会继续哼哼唧唧地发出声音。
此外,需求性哭泣还有温度异常时的啼哭。当宝宝所处的环境很舒适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处于睡眠状态,但是当感觉到冷时,他就会哭泣,此时哭声不响,低沉但有节奏,胳膊和腿很少活动,手脚有些发凉,有些宝宝会出现嘴唇发紫的情况。给孩子多加件衣服、加床被子或者把他搂在怀里暖和一会儿,他很快就不再哭泣,重新进入梦乡。宝宝如果感觉热,哭声会很大,而且神情烦躁,胳膊和腿一个劲地活动,皮肤泛红,身上有汗,不过没有其他异常。此时减些衣被或者把他放在凉爽的地方,宝宝就会慢慢安静下来。当孩子的眼睛不灵活,半闭半睁,脸上没有表情,只是不耐烦地哭闹时,是宝宝困了,此时只需要把他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慢慢睡下就可以。
2. 疾病性啼哭。
如果宝宝夜里睡不安稳,总是闭着眼睛哭泣,伴有肢体抖动,应带着宝宝去医院检查钙含量。如果孩子睡觉时哭声很无力,还有烦躁的情况,应去咨询营养师,因为这种哭声通常是营养不良的先兆。喂完奶后孩子哭闹不止,肚子里还咕咕作响,排出稀便后哭闹声停止,则是乳糖不耐症的反应,此时要改吃不含乳类的食物。如果孩子突然阵发性地剧烈哭闹,而且面色苍白,小腿也屈到胸前,要马上带宝宝去医院,防止肠套叠。总之,如果哭声突然,并且尖利而剧烈,就应该马上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3. 生理性啼哭。
这种哭声很响亮,但是并不尖利,有节奏,常常哭而无泪,精神状态良好。如果有人跟他互动,他的哭声会很快停止。生理性啼哭是宝宝的一种运动方式,可以增大肺活量,排出废气,加快新陈代谢,而且哭也能锻炼发音器官,为说话作准备。这种哭泣持续时间不会很长,老人们不必在意。
很多老人一听到孩子哭,就会马上抱起孩子左右摇晃,这种处理方式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孩子脑损伤。祖辈最好多多观察,学会婴儿独特的语言,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孩子,也能在照料中获得方便和益处。
“孙子”兵法
1. 婴儿的哭声分为需求性啼哭、疾病性啼哭和生理性啼哭三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揣测和分析,早日掌握哭泣这种婴儿特殊的语言。
2. 要尽量避免孩子哭泣时抱起他左右摇晃,这样做容易造成孩子脑损伤。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