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人替代子女照看孩子已经成了客观事实,而祖辈们也非常乐意带养自己的宝贝孙子。许多年轻的爸妈,由于平时工忙繁忙,下班回家后才使孩子得以有机会与自己在一起,但这时好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由于很累或其他原因,往往拒绝跟孩子在一起,而此时勤快的老人们总是非常体谅自己的子女,赶快走来对孙子说:“乖,咱们走,爷爷带你出去买好吃的,别耽误爸爸妈妈休息!”老人的这种做法,虽然是出于对两代晚辈的关心和疼爱,但是不妥当的,因为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亲情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如果不和父母很好地相处,那么,孩子的亲情就发生转移,把自己情感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人身上。比如,由祖辈带孩子产生的“隔代亲”,就是颠倒了主次关系,形成了教育错位,而这样的家庭教育非出纰漏不可。
所以,作为祖辈一定要想得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成为亲子之爱的“润滑剂”,做好孩子与他爸爸妈妈中间的纽带。切不要为了让子女安心地工作与学习,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由自己全权代理,要知道,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转移到了你身上,与你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隔代亲”,从而使孩子疏远自己的爸爸妈妈,出现了亲子隔阂。这种家庭生活状态一时虽然看不出什么,但长期下去是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因此,聪明的祖辈一定要告诉子女,让他们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多关爱自己的孩子,不要总是因为工作太忙或找其他借口而不愿意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林林上小学四年级了,她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爸爸妈妈很忙,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她的日常生活。今天,一大早起来,林林觉得自己好像感冒了,身体不舒服,就去找爸爸妈妈。爸爸摸摸他的额头,说:“哦,有一点发烧,不过,没什么的,你是个坚强的孩子,快去上学吧。我和你妈妈也要上班,下班后我去药店拿些退烧药给你吃。”说完爸爸与妈妈就去上班了,林林虽然心里不高兴,但只好去学校上课。
下午,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给林林带了一盒感冒药回来,谁知当爸爸妈妈让林林吃药时,林林竟然生气地对妈妈说:“不用了,你们一点都不关心我。爷爷奶奶已经带我看医生了。从此以后我要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再也不理你们了。”说完就把自己“砰”的一声关在小屋里,任爸爸妈妈怎么叫也不肯开门。原来,爸爸妈妈上班走后,爷爷与奶奶担心林林,怕他生病了心里难受,没法在学校上课。于是,两个老人就亲自到学校,替林林向老师请了病假,之后便带领林林去医院看医生,而从医院回来后就让林林回家休息了,这样林林一天都没在学校上课。然而,这样却使林林觉得爷爷和奶奶对自己最好,而爸爸妈妈只顾工作,一点也不关心自己,因此,他心里非常生爸爸妈妈的气。
爷爷奶奶们要明白,年轻人应当担起教育自己孩子的主要责任。虽然做起来有些难,但一定要让子女们坚持。要知道,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能作为替代,自古以来抚养孩子都是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下班回家后即使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一会儿。如果只顾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孩子,就会像上文中的林林那样,嫌爸爸妈妈不关心他而赌气,从而产生亲子隔阂。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林林只是一点小发烧,不马上去看医生也没什么,下午爸妈下班带的感冒药,林林吃了休息一晚也会好起来,但由于爷爷奶奶替他向老师请假,并带他去看医生等对他的照顾,才使他心里产生了“爷爷奶奶对自己最好,爸爸妈妈对自己不好”的想法,从而喜欢爷爷奶奶而不喜欢爸爸妈妈。
亲子隔阂是一箭双雕,它会造成祖与父、父与子的双重伤害。因此,亲子隔阂是隔代抚养中一个最不良的后果。它所涉及到的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祖辈和父辈的隔阂,一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如,父辈管教孩子,祖辈横加袒护与阻拦,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祖辈与父辈产生矛盾;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有时为了笼络孙辈的情感,而常常给孙辈一些“小恩小惠”,这时父辈看不惯就会从中进行矫正,这时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从而出现父辈与子辈的隔阂。
那么,如何做亲情的纽带,处理好几代人之间的关系呢?聪明的祖辈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技巧1不要让“隔代亲”造成亲子隔阂
祖辈与孙辈的关系是一种“隔代亲”的情感依恋,但是,如果祖辈对孙辈过度宠爱,必然造成孙辈对祖辈过分依恋,什么事情都会依靠祖辈而不再需要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父母再严加管教,就会使孩子在感情上形成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疼爱我,爸爸妈妈并不爱我。那么,这样一来虽然是同样的爱心,却导致了双重的伤害,尤其会使孩子与父母产生严重的亲子隔阂。
今年59岁的高大妈做了奶奶,儿媳妇给他们高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宝贝孙子,这让高大妈欢喜得不得了。可是,几个月后,当儿媳说自己要去上班,让她在家全权带养孙子时,高大妈却说自己坚决不管带孩子,并说这是“血的教训”。原来,高大妈的儿子今年已经30岁了,到现在都不管她和老伴叫爸爸妈妈,这让高大妈老两口非常伤心,但同时也明白为人父母,要亲自带养孩子的必要。
高大妈非常伤感地对儿媳说:“当年我就是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就把三个月的孩子——你的老公交乡下的爷爷奶奶带养。一直到他上完小学时,我才把他接了回来,但是他已经就对我们特别陌生了,从不管我与他爸爸叫爸爸妈妈,一直到现在。如果当初我们自己带养,他肯定不会这样。”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祖辈对孙辈的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父辈的教育。因此,祖辈在对第三代的教育中要合理,切不要“越位”,如果父母不能尽职尽责,而让祖辈代替自己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对父母的亲情就会发生转移,把情感转移到经常照顾自己的人身上,从而与亲生父母疏远。
技巧2尽量避免与孩子父母产生冲突
祖辈要尽量避免与孩子父母之间产生冲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如果看不惯孩子父母的管教方法,也努力克制一下,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可以找机会私下与儿女交流,双方探讨教育方法,如果意见无法统一,祖辈则应尽量尊重子女的意见,以免得两代人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常不一致,从而导致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与冲突。
技巧3打造和睦家庭,做好承上启下的纽带
为了使隔代教育取得成功,祖辈就要打造一个民主、和谐的代际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教育爱”的家庭环境。为此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平和的心态,去进行几代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做好承上启下的纽带。要想使三代人和睦相处,就一定要处理好祖辈与子辈、子辈与孙辈、孙辈与祖辈之间的家庭人际关系。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