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情绪有益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但每个孩子都会碰到不称心的事情,即使天生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因为自己太忙,一旦心情烦躁,或是因为孩子不听话,往往容易冲着孩子大喊大叫,殊不知,这样是不对的。要知道,冲着孩子大喊大叫不但于事无补,相反可能因此产生更多的问题,比如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难以沟通、孤僻乖戾等等。因此,孩子的情绪对性格、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爷爷奶奶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
通常大人都以为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忧愁的滋味,没有什么心情好不好的。其实,孩子也有很多感到伤心、害怕、想逃避的东西。当孩子被坏情绪困扰时,要帮助孩子疏通,并帮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向快乐的方向转化。虽然快乐的含义并不是无忧无虑、永远愉快,但只要能让孩子恰当地体验、控制和表达他的各种情绪,就能让孩子成为真正快乐的人。否则,就易使孩子形成扭曲的性格。因此,合格的家长一定要细心地观察,帮助孩子度过心理上的每一个障碍。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孩子的心情好不好呢?以下现象值得注意:
特别软弱表示内心惧怕。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孩子非常胆小怕事,他幼小的心灵一定或多或少存有疑虑。因为一个有正常情绪、快乐的孩子,应该对一切事物都能保持好奇与想探索的心理,对事物的第一反应本不该是害怕。因此,如果祖辈观察到孩子对什么都害怕,那就要注意他是不是因为情绪压抑或不开心所造成的。
咬手指表示内心不安。咬手指是一种不安的征兆,它表达了孩子内心的焦虑以及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
吃不好、睡不好表示心情不好。平时祖辈不要只顾抱怨孩子不吃饭、不睡觉。要知道,大人如果不高兴,食不下咽、夜不能寐都是很正常的,小孩子也一样,只是自己都不知道而已。
总喜欢抱着东西表示内心焦虑。平时如果孩子喜欢抱着一样东西睡觉,比如,常抱着一只枕头,常抱着一只玩具熊或抱着一本书等,这种情况排除一些可能的疾病的原因外,也与孩子内心焦虑有关,其实,这是孩子心情不够好最可能导致的结果。
莫名其妙地生病表示心理有问题。根据专家研究,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许多时候,孩子生病了很有可能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了挫折或困难。因此,如果孩子一直说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药也吃了,医生也看过了,但孩子的病情仍然没有起色?这个时候有心的祖辈就得要想想,孩子的心理是不是生病了?
攻击、退缩表示孩子没有安全感。往往越是不自信的孩子,越容易采用哭叫或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因此,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或面临困境时,他们也许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以示反抗,但有时也会表现为退缩,不参加集体活动,这时祖辈就要多注意。
特别不听话表示想引起注意。事实证明,小时候得到更多照顾的人,长大以后会有比较健康的心理,而孩子特殊的心理让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小孩子如果得不到他认为足够的重视,他就会自作主张地捣乱从而引起你的重视。尤其是那些聪明的孩子,当发现自己做错事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时,他就会不停地捣蛋。
改变习惯表示内心紧张。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表现都比较外露,可是有些孩子的表现却比较隐蔽,这就需要祖辈自己去观察发现。一般来说,当孩子突然改变平时的习惯,变得喋喋不休或寡言少语,甚至口吃,或突然用手紧紧地抓住成人等,这往往是孩子内心紧张的表现。
爷爷奶奶在教育孙子的过程中,首先要自己做乐观的人。要知道,你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你如何处理困境的方法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做法。其实,几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沟通、社交与适应周围环境等技能的关键时期,面对现在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生活环境,他们要付出很大努力去学习去适应各种不同现象,但年龄的原因使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适应与沟通技能,也就很自然地会以情绪行为反映心中的感觉。因此,明智的爷爷奶奶要时刻观察孩子的情绪,当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变化时,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帮孩子做出恰当调整,以免孩子在这种不良情绪下闷闷不乐,影响性格的正常发展。
当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时,如果能成功跨越,孩子将会更成熟一分;如果没有跨越,就有可能成为孩子内心永远的阴影,所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千万不能太大意。平时孩子有痛苦、悲伤的情绪时一定要多注意,特别是针对很乖巧的孩子,他们因为太听话,也更加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祖辈平时应找出孩子情绪不好的原因,以便做出适当地帮助与引导:
技巧1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分散孩子的不良情绪
有心的爷爷奶奶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家务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心境,而且还要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然后“对症下药”。切勿强迫、勉强,而应是让孩子感到自己不高兴,大人也会难过的,大人愿意帮助自己,从而自觉自愿地说出缘由。通常,孩子的事情都是不愉快的小事,一经讲出,不快的心情也就消失了。
五岁的冬冬越来越懂事,常常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画画、看书或玩游戏,这让爷爷奶奶的心里十分高兴。可是欣慰之余,他们发现冬冬又突然不听话了,天天都嘟嘟囔囔地缠人,而且动不动就蹬掉鞋子,在地上跺脚或者是撒泼,仿佛退回到三岁以前。为此,爷爷奶奶十分纳闷,那个“大孩子”哪去了?
其实,孩子“不听话”必有原因。有心的祖辈应仔细回顾家里或幼儿园有无重大事情发生,当事情发生时,孩子表面好像无动于衷,而事后当大人逐渐淡忘时,孩子却常以非正常行为表现出来,看起来像“换了个人”。其实,这是孩子的情绪波动所致,就像上文中的冬冬,突然变得很懂事,又突然变得不懂事,让爷爷奶奶不知怎么回事。
当孩子以物品发泄自己不快的情绪时,爷爷奶奶不要一味地去指责,而是设法通过语言或行动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比如,
当孩子在痛打“娃娃”或砸玩具时,你可以蹲过来,也拍拍“娃娃”说:“娃娃,你疼吗?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跟奶奶说好了,奶奶的办法可多了,会让你高兴起来的。”这样,孩子听到你的暗示,自然会停止“暴力”,转移注意力,这也是化解情绪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此外,有些孩子很固执,当情绪不好时,总是一个人使劲地生气,从不肯轻易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时,聪明的爷爷奶奶,可以采用一些新颖、强烈地刺激,以分散孩子的注意,比如,拿出他平时喜欢的玩具、图书,把他的小伙伴请到家中与他一起玩,带孩子去动物园或郊外散步等,从而使孩子在获得新乐趣的同时自然忘掉原来的不快。
技巧2巧妙疏导孩子的坏心情
平时应该允许孩子合理地宣泄他的悲伤。当孩子在哭泣时,爷爷奶奶千万不能要求孩子憋住,要知道,一个人在尽情地哭过之后,心情才可以重新恢复平衡。其实,每个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因而悲伤时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爱哭泣,有的易迁怒于玩具,有的则是默默不语。所以,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你交谈,希望单独思考,那么你也就不要在一旁唠唠叨叨了。此外,要留意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关注他们各类的情绪行为表达方式,聪明的爷爷奶奶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巧妙的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
用语言引导孩子。当孩子以发脾气表达自己无法控制的失落情绪时,爷爷奶奶不宜采用忽略、轻视或抑制的方法,而要尽量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对孩子说:“你是否很想我带你到公园玩或你是否很想吃冰淇淋?”
平静对待孩子的哭泣行为。不要一味地害怕孩子哭,因为孩子以哭来表达内心的不安,不论是男孩或女孩,都不宜压抑。而且,以一个平静与体谅的心情处理,更易协助孩子面对不安。所以,让孩子哭一会儿也未尝不可,因为哭是很自然的情绪渲泄方式。
细心观察孩子的负面情绪。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只着眼于显著的情绪反应,因为他们还不会用语言或恰当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爷爷奶奶应留意一些隐藏性的负面情绪的行为表征,如:吮手指、叹气、尿床等。要知道,这些行为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出孩子正处于一个不安、充满压力及情绪不稳的状态。
总而言之,有爱心的爷爷奶奶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要多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表达出来,要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这样,烦恼很快就会消失,要教给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来保持乐观的情绪,教给孩子积极地摆脱消极的情绪,这样孩子就会恢复快乐。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