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近代知识分子重塑秩序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近代知识分子如何重塑秩序
 
  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890— 1911
 
  [美] 张灏 著
 
  高力克 王跃 译 毛小林 校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年6月
 
  内容简介: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社会依然处于一种混乱而失序的局面。所谓“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提供了一种罕见的实验环境,即所有的政治思想得以在此间交汇、碰撞。对当时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这段时期不仅意味着伴随西方扩张而来的社会政治秩序的崩溃,更是传统世界的瓦解。当危机加剧时,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会感到有必要设计新的世界观,以恢复周围世界的道德与社会秩序。
 
  在本书中,张灏对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刘师培四位在中国历史转变时期(1890—1911)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独辟蹊径的研究。这些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并不止于重塑政治秩序,他们要做的是改造整个社会。在这一背景下,作者试图理解这些知识分子身上共存的传承性和断裂性:他们既受传统汉学影响,又受西方思想浸染;既有世界主义的倾向,也有民族主义的激进;既关注个人如何追求至善境界,也关注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我之所以选择这四个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都在此时期以不同方式扮演了思想界的主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世界观反映了以往缺乏研究的这一时期十分重要的思想风貌。我相信,一并分析他们四人的世界观,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野来审视他们的思想和时代。
 
  —— 张灏
 
  著者简介:
 
  张灏,1937年出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名誉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 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1890— 1911》《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自选集》《时代的探索》等,他也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学者、媒体推荐:
 
  张灏先生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细微而复杂,深刻继承了史华慈先生的传统……通过与张灏先生的接触,我就不仅找到了家法,而且还从他那里获得了一种人格的品质,那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儒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灏是台湾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殷海光的学生,殷海光先生自称为“五四之子”,自觉地担当五四之精神,而作为“殷门弟子”的张灏便从殷海光的“师范”中承接了五四精神的火种——以民族、国家之命运为终极关怀。
 
  ——蒋贤斌,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张灏极少回大陆讲学,但他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低调的民主观与高调的民主观” 等思想,近年却成为大陆知识分子的“通识”——用一名西方学者的话来说,这种渗透式的影响使得张灏这个名字成为一个“传奇”。
 
  ——《南风窗》
 
  编辑推荐:
 
  1、张灏从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脉络。他回顾和重现了清末民初思潮中最重要的几股力量,其中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三位著名人物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他们并不止于重塑政治秩序,他们要做的是改造整个社会。
 
  2、通过理解这些知识分子身上共存的传承性和断裂性,探讨他们如何回应时代的刺激和生命的感受,张灏著作能为当下日新月异的中国社会提供明智的历史借鉴。
 
  3、此次集结出版了张灏学术生涯中的代表作《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
 
  【正文连载】
 
  第一章导言
 
  这是一部关于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四个领袖人物——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刘师培的研究论著。它不是一部关于他们的思想传记集。我的注意力放在19世纪90年代初到1911年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发展上,并以此作为探索“转变时期”(1890—1911)思想变迁的门径。我之所以选择这四个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们都在此时期以不同方式扮演了思想界的主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世界观反映了以往缺乏研究的这一时期十分重要的思想风貌。我相信,一并分析他们四人的世界观,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野来审视他们的思想和时代。然而,这种分析要求我们离开某些现有文献中居主导地位的课题和方法。下面开始的这些讨论将有助于正确地表述我的研究。
 
  一个恒久的课题就是改良与革命的分歧。进入19世纪末期,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显著的新社会型群体而崛起。这个群体几乎一出现,就在如何解决中国危机的问题上卷入了改良派和革命派冲突之中。改良派和革命派分歧的发展,它所引发的思想讨论和争论的白热化,引起了历史学家的长期关注。
 
  这一课题虽然重要,然而它是一种成见。它掩盖了这个时代思想的其他方面,而这些思想方面极少和改良与革命的争论有关,但它们却是这一时期思想转变的组成部分。而且,对这些思想领域的考察,可以揭示出划分为革命与改良两派的中国知识界成员思想上的共性和分歧。
 
  本书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尽管康有为、谭嗣同两人被视为改良派主角, 而章炳麟、刘师培则被视为革命派主角,但是,康谭思想的主要方面极少可作为改良主义的根据,同样,章刘思想的主要方面也难以成为革命主义的依据。双方在思想上几乎具有同样多的差异。我在本书中将改良主义和革命主义视作两个便捷的符号(而不是在探究他们思想的阐释性范畴上使用),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区分早期中国知识界的两个主要群体。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