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老人接受新事物并不慢 但仍需要子女引导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离乡在外求学、工作的子女和爸妈沟通联系更为便利,不少父母也能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不过,这个春节回家,看到一些父母用智能手机出现的许多新情况,一些游子心里有喜也有忧。

  爸妈也成玩手机的“行家”
 

  “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目前只会用微信和看新闻,但他俩对智能手机非常感兴趣。”在西安一所高校担任辅导员的梁珂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家里三个人建起了微信群,爸妈每天搜集新表情发进来,家人之间交流多了一条新渠道。
 

  南京姑娘周梦雅的父母,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水平可以说让她感到兴奋。“爸爸用手机拍照技术好,妈妈拍照水平一般,但她去年春节学会了发红包之后,常给自己和妹妹发红包,拍小视频的水平也不错!”周梦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庭都是子女用新机,淘汰下的旧机给爸妈。“父母非常传统,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最初靠子女带动。”在江西工作的温群君说。
 

  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家长而言,驾驭智能手机仍有困难。周梦雅认为,爸妈们学会智能手机的新功能、用好一个软件,都需要过程。“能接受并用好电子产品,就是一种进步”。
 

  爸妈也成了“低头族”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爸妈沉迷手机,竟也成了“低头族”,春节家人团聚,人在“陪”而“心”不在。“这次过年回家,老爸告诉我,他也会玩手机了,当时我还蛮高兴。”在北京工作的陕西小伙霍晨说,“但没想到父亲对手机十分迷恋,这两天吃饭也捏着手机不放。”他观察后发现,父亲用手机主要是看电视剧、相声小品,一天看手机的时间不会少于8个小时。
 

  记者了解到,很多受访者的父母每天玩手机时间超过5小时,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玩游戏、看股票、看影视作品和电子书。一面是儿女提醒别老玩手机,时间久了对眼睛还有颈椎都不好,一面却是父母从早玩到晚,根本不“听话”。
 

  此外,手机软件花样繁多但良莠不齐,一些还存在内置付费,父母应对不来,也成了一些子女的心病。宁夏姑娘邢燕说:“自从教会妈妈用智能手机,一个月的流量花费经常超过100块钱,她自己并不清楚下软件、用软件还会付费,所以经常欠费。

  老人也有好奇心
 

  一些青年朋友离家久了,爸妈的手机“无人”照料,导致一些小毛病只能等着过年时候来解决。周梦雅表示,教过了很多次,父母还是不会用清理软件。“每个假期回家,都发现他们依旧不会,生气了还会和妈妈起争执。”
 

  从朋友圈的“鸡汤文”到家人群里的“养生贴”,到聊天时错用的表情到学不会清理垃圾,父母对于智能手机“记不住”和“学不会”的经历,正如子女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
 

  父母其实和我们一样拥有好奇心,也喜欢尝新,梁珂说,对爸妈使用手机多上心,也是关心他们的一个方面。“新的一年里,希望爸妈愿意换更好的智能机,学到更多技巧,获得更好的体验,我也愿意多为他们操心。”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