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孙子天天捧着手机玩消消乐,我却时常看着儿子送的苹果手机发呆,学了那么多次也不知按哪里好。”金阿姨的一段描述说出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对于智能手机,他们往往没办法像年轻人那样做到“无师自通”。在这种情况下,中老年手机因为简单易懂、字大声响、接打方便、价格便宜等卖点,成为年轻人送给长辈的一份佳礼。不过,听上去十分贴合中老年生活的手机,使用中也闹出过不少“囧事”。
故事1 1小时给孙女发了62个字
中老年需求 短信功能像打电话般一目了然
“小硕,最近我们在报纸上不停看到歌手、主持人因压力大得抑郁症的消息。你压力大了可去爬山,千万不得那洋气病。另,明天是你生日,爷奶祝你生日快乐。”
这是“北漂”小硕手机里一条久未删除的短信。原本,短信中并没有标点符号,因为小硕的奶奶在发短信时不知道该如何打出标点,单是打这62个字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接到短信后,小硕给奶奶回了个电话。原来,奶奶是怕影响她工作才没打电话,在手机里调出了短信功能,摸索着打了整整1个小时才打出这么一段文字。小硕告诉记者,奶奶用的是老年手机,市场上的老人机很少有触屏手写功能,发短信只能靠打拼音,奶奶视力不好,能打出这么多字实属不易。“一想起这件小事,心里既愧疚又感动。”
“奶奶也问我,为什么老人机就不能有触屏和手写功能?”小硕对记者说,如果有一款发短信像打电话那样便捷的手机,哪怕多花几百块钱,她也会毫不犹豫地买回来送给奶奶。
故事2 一串手机铃响引发父子争吵
中老年需求 能精准定位并同步至子女手机
家住西城区的王先生有位70岁高龄、常喜欢遛弯的老父亲。为了随时打电话知道父亲在哪,王先生特意花200多元给老爸配了一款老年手机,让爸爸不管去哪都带在身上。
不过,正是因为这款手机,父子二人在上个周五当街争吵了起来。那天,王先生爱人出差,他自己也加班到晚8点才回家。一进门发现,老爸又不见踪影了。“我赶紧给老爷子打电话,没想到连着六个电话都没人接!情急之下,只能叫上邻居到楼下找父亲。”
幸运的是,刚到楼下小公园,王先生就看见了正往家方向走来的老爸。“那一刻,我哭的心都有了!多害怕找不着我爸啊!”情绪激动的王先生大声责备父亲为何不接电话,老父亲也跟着急了,用更大声喊道:“你不知道我有点耳背吗?就算电话开到最大声,有时我也听不见!我自己出来转转,你也要管?”
本来是一片孝心出来找父亲,却落得这么不愉快。王先生总结道:“我希望中老年手机能具备精准定位功能,这个定位图还能实时发送到子女手机中。如果早能这样,我和老爸之间也不会产生这次误会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专门去市面上看了看,几百元的老年手机中能符合自己需求的少之又少,有些说是能定位,但体验起来很鸡肋,并不实用,“我现在看见儿童定位手表都想给我爸配一个。”
社区调查
对智能手机想学又恐惧
近日,记者在石景山鲁谷路附近的三个社区组织了一个小调查,向受访的15位60岁以上老年人询问了两个相同的问题。
“您最希望手机具备什么功能?”在记者给出的选项中,接打电话是每位老人的第一答案;其中的8名老人还表示,很喜欢手机屏上“显示时间”的功能;5位老人表示,对手机的定位、应急平台、收听广播等智能功能感兴趣;3名老人称,自己会用拼音和笔画打字,希望短信功能更便捷;还有一名老人给出了选项之外的答案:“我希望老人机的屏幕上除了显示时间,还能显示本机号码。有一次,我去交电话费,人家问我交费手机号,我不知道;想打个电话问问女儿,又欠费了打不出去。白跑一趟。”
“您对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有恐惧感吗?”回答这个问题时,上一题中对手机智能功能感兴趣的5位老人都表示并没什么恐惧感,“我希望手机的使用方法简单易懂,不代表我不接受这些有意思的功能。”另外10位老人都表示,多少有一些恐惧感,但还是愿意学习。一名从政府退休的老干部回答说:“恐惧的不是手机本身,恐惧的是自己学不会这些新鲜玩意时的那份心烦气躁。那些复杂的按键好像在提醒我,越来越跟不上这个时代发展的节奏。我们这代人所得到的知识储备,似乎与孙辈的现代化生活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