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年轻人浸润效果的显现,通常是在三四十岁以后,在他们立业成家、有了一定经历之后。实际上,传统文化的这种修行,是为人生的远途做准备的。
古人的生活单纯,节奏慢,一件事情可以冥想很久,可以联系到天地。所以,你会看到古人写“呼龙耕烟种瑶草”“踏天磨刀割紫云”,那是何等的气势?我们现在哪里顾得上这个?还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可是一辈子的修行,唯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作为演员,面对名和利,不纠结于自己一天到晚看到的那些东西,才能感受到“天晓不为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的那种意境。
还有辛弃疾,我觉得男人都会特别喜欢吧?我现在这把年纪了,再读他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一点不觉得悲观,因为我这辈子就这么过来了。
当然,诗词不可能天天背,我也一样,也需要糊口。高雅的时候,我看得懂团扇后面天仙似的人面,但恶劣的、俗的东西我也懂。我们更多的是用一种方式去改变,那就是文化。有人说剧场可以滋养一座城市的性格,尤其夜生活更见其本质。对一个人真正的了解,就一定要知道他下班后干嘛去了。
——10月21日,“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将亮相上海大剧院。朗诵会1999年由孙道临发起,如今孙先生不在,接过《琵琶行》继续朗诵的是濮存昕,届时他将和肖雄等一同吟诵唐宋名篇。近日,谈起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濮存昕如是说。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