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繁荣文艺创作,要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这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在此次“两会”上聚焦了一个词:现实关怀。
能否多一些用当代元素反映现实关怀、人文关怀的作品?她说:以前,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大都经由一些武打明星而来,比如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等;“到了今天,我们如何让国际社会通过更多元的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看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生存状态、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奚美娟说,我们常通过国外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了解各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诉求和生活方式;但是,多数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了解得不多;奚美娟分析说,尽管现在国内电影票房很高,几年后很可能赶上并超过美国,但作品种类比较单一,并不多元———打斗、青春偶像、魔幻类等远离现实题材的作品多;真正讲身边小人物、小故事的偏少,关注当代现实题材的偏少。
结合文艺创作,她建议,鼓励文艺创作者创作更多具有现实关怀的作品,让这些包裹着丰富精神追求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走出去,展现当代中国的风貌。
她举了个例子:三年多前,她参与了赵宝刚执导的一部作品《老有所依》;由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总量多,这部反映养老问题的现实作品受到了市场追捧和关注。奚美娟认为,类似这样的作品,即便输出到海外也会引发共鸣,至少让大家看到这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的人们在关心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困惑。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现实关怀的普遍缺位?奚美娟分析说,首先,是文化产业商业运作后的快餐化趋势,整个社会比较浮躁;其次,这类作品往往更难写,要求创作者了解特别多的现实状况,能深入生活的土壤,感受真实的温度;演员也需要有文化自觉,能够沉下心好好研究体味作品表达。
“不管时代怎么变,属性还是内容为王,需要寻找更多当代元素来跟进表达。”奚美娟呼吁文艺界人士,关注当下生活,寻找当代元素的表达方式,多出有温度的好作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展现中国人的崭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