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初冬季节防寒最要紧,平时可以多吃鱼类


 

  寒是冬季的主要特点。中医认为,内寒与外寒有一定的区别。内寒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卫阳受损,则恶寒。寒邪中里,直中脾胃或伤肺肾之阳,则出现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等证。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证。寒性收引,寒邪伤人,易气机收敛牵引作痛。寒在肌肉经络,则拘急不伸、冷厥不仁、脉浮紧。
 

  需要注意的是,寒冷还会引发一种常见症状——痹症。痹症是一个在中医科经常会见到的词汇。何为痹?中医临床是指以关节、肌肉痛和肢体拘急,甚则影响屈伸为主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皮、肌、筋、骨、气血痹阻所致。痹症多为慢性久病,病势缠绵,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轻者,关节屈伸不利。症状严重者关节僵硬、变形,生活困难。
 

  防寒保暖,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鱼类、肉类食物,其中鲫鱼补脾虚,助消化,可缓解食欲不振。鲢鱼补中益气、暖胃、泽肤。鲟鱼活血通络、益气补虚。羊肉补益虚劳、平肝,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牛肉益气养血,牛肝补肝益血、明目,牛血理气补中。鸡肉温补脾胃、补血益肾。一些黑色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海带含有大量维生素A、D和海草碘,能活跃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黑木耳可帮助降低血黏度,延缓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防寒保暖,我们还建议您多吃姜蒜,姜健胃消食,增强食欲,促进新陈代谢。生姜含有姜辣素,对心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生姜辛辣、性热,多食反伤胃,故不可食用过多。蒜温中消食,除湿杀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良品。
 

  此外,双脚的保暖也很重要,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且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用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左右,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