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妈今年60岁,是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而她的丈夫段教授是某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在业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兴趣爱好广泛,笃爱书法和绘画。没有退休的时候,段教授一直独自住在学校的家属楼,退休后,段教授回到北京,开始和老伴一起生活,苦心钻研书法和绘画,但是由于老伴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在这方面很难与自己沟通。不过段教授有很多的老朋友,经常约到家里一起交流心得体会,有时候还一起出去参加书法绘画展览,过的也不错。
可是渐渐地钱大妈就发现,与自己老伴来往最多的是一位50多岁却依旧风韵迷人的叫江梅的女人,在与江梅的交流中,钱大妈得知江梅是单身,两年前因病去世,钱大妈在同情江梅的同时,也开始为自己担心。因为她发现,自己的老伴和自己没有什么话说,但是只要是江梅一来,就显得异常的兴奋而且显得特别的活跃,还经常把自己的画拿出来,让江梅题字盖章,还只有江梅的题字才能使自己的画添色生辉。江梅也是乐此不彼,经常把自己的新作拿过来让老伴品评,他们还经常一起趣各处看画展……根本没有把钱大妈放在眼里。
更让钱大妈不能接受的是,有时候自己的老伴主动说去买菜,半路还约上江梅,晚上出去散步时,也总会很巧合的遇到江梅,这就令钱大妈很是难过,虽然自己和丈夫的结合在外人看来很不协调,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丈夫从来都没有说过一句嫌弃自己的话,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有了成就出了名就抛弃结发妻子,这一点是钱大妈从心理感谢自己的丈夫,所以这么多年来她甘愿自己承担照顾这个家,照顾孩子和老人的重任,好让丈夫能过专心工作。可是丈夫现在的表现真的很令钱大妈郁闷。但是她又不好说什么,只好跟丈夫提出分手,要自己单过。段教授问原因,她说:“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生活在一起很不好协调,我觉得还是小江比较适合你……”
段教授说:“我和小江是多年的好朋友,我们之间是很正常的朋友关系”但是钱大妈还是执意要自己单过,因为她“不能在容忍被自己的丈夫有第二个女人,不能我的丈夫眼里只有别的女人!”从来都不发脾气的段教授发火了:“都一把年纪了,不要再无理取闹了,我和小江是纯粹的朋友关系,信不信由你!”“那好,既然这么说,那你从此以后就不要和她来往了,不要再想着她了” “我只知道你没有什么文化,从来没有想到你还如此的不讲理,就算是我和小江好又怎么了?既然你不相信我,你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伤心的钱大妈一个人搬到老房子住了。
钱大妈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却因为一时的想不开而是自己陷入了孤独无援的境地,很是令人难受,如果她能够把问题开的轻松一点,善待老伴的友情,尊重老伴的个人世界,也许问题不会发展到这一步;如果段教授能够体会到一个为自己奉献了一生的老伴的心,多为老伴的感受着想,给老伴解释清楚的话,事态也不会发展到这一地步。如果两个人都多一份理解,宽容和体谅,相信他们的晚年生活会很美好。
中老年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平和而达观,理解和宽容是中老年人互相关心和爱的表达。人不仅需要夫妻之间的爱情,也需要异性之间的友情,但爱情和友情是不能等同的。中老年朋友的感情生活也是如此。
心中有了烦恼:倾诉满足心灵、满足心灵慰藉!
当人们心中有了烦恼时,常常希望能够倾诉出来,好友的劝告与抚慰,有助于使烦恼烟消云散,此时,倾诉也许并非期望寻求什么办法,解决什么问题,而主要是为了满足情感表达的需求,满足心灵慰藉的需求。所以,此时倾诉者往往不是寻求一个好参谋,而是想找一个好听众。
那么,这时同性与异性相比谁是更好的听众呢?当然是异性。
首先,两性性心理有“异性相吸”作用。为什么要男女相伴走过一生?这除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外,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其中很大程度是心理发展的需要。异性朋友之间的交往当然不同于夫妻或情人之间的性交往,但由于对方是异性,当事人更比较容易缓解内心因苦恼造成的紧张和焦虑。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异性朋友的功能之一。
第二,两性性格有“互补”作用。心理学发现,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互补性”原则,男女双方的个性存在相反的差异时,往往相互吸引。一般说来,男人的刚毅和女人的温柔正好可以互补,给苦恼中的异性朋友以慰藉。
第三,两性交往有“异类群体”作用。人们常常愿意在自同类群体之外的交往对象那里打开自己的心扉。比如,人们往往对外单位的人、外地人甚至陌生的人更容易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情感交往的特点所致,异类群体中的人相对来说安全系数比较高一些。两性各自分属不同的性别群体,因而也就比向同性袒露心迹更为安全些。
按说夫妻也是异性,也可以满足上述条件,可为什么人们有烦恼是仍愿意向配偶之外的异性朋友倾诉呢?
首先,异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虽说人们常用“心心相印”来形容夫夫妻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文化素养、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朋友则不同,异性朋友之间的相似性使他们在各方面更容易相互沟通。
第二,异性朋友与配偶相比有较大的新异性。求新求异是人的天性。夫妻之间长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磨灭彼此之间的新鲜感,削弱了新异性。而朋友之间,无论交往多密切,相互之间也有一种“外人”的意识,这使朋友之间能保持心灵感应的敏锐度和彼此的热情,也会对异性诉说的苦恼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三,异性朋友可以满足两性感情的弥散性需求。婚姻要求夫妻感情的专一性,可两性感情有其弥散性的一面。人,既有社会属性又有自然属性,婚外情通常是社会舆论所不容的,而异性朋友之间的感情体验,在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满足了人们对两性感情弥散性的需求。
这样看来,异性朋友更是好听众的人际现象就是正常而自然的了。
不要错把友情当爱情,这样会留下遗憾,为了爱情而排斥友情,也会是自寻烦恼,平添痛苦。故事中的钱大妈,对自己的爱情缺乏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丈夫也缺乏自信,于是轻而易举的就放弃了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爱情,只能是使自己的余生在痛苦中度过,使自己的晚年没有幸福和快乐。爱情是需要不段创新的,是需要双方的努力来追求的,中老年人的爱情也不例外。至于能否留住自己的爱情,在这个故事中, 就是这为大妈妈能过积极地去尝试,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爱情,最重要的还是要善待自己老伴的友情。
心理学家温馨提示:中老年朋友们,学会宽容地善待老伴的异性友情,才会真正的营造自己幸福的婚姻和自己幸福的中晚年生活。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