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儿女们的包容,从“黄昏恋”到谱出幸福乐曲

  他(她)或许是中年时感情不和,离婚后一直单身;或许是另一半遭遇意外,自己始终未嫁娶;再或是老伴儿病逝,留下自己孤孤单单……这些现实情况让他们成为了单身老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夕阳伴侣”不再被另眼看待,成为老人晚年生活的一种正常诉求。为了不给儿女增加负担,为了平时在生活上能有个照应,为了身边有个说说话的人,他们选择黄昏时再恋一回。他们的生活中需要一个伴儿,需要一个精神依靠。
 

 
  为不让儿女操心选择再婚
 
  张新枝(化名)老人今年74岁,在她50岁出头时,丈夫不幸病逝。当时,她的大女儿和大儿子已经结婚成家,小儿子的婚事还没有着落。丈夫走了,对于她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来说,接下来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张新枝心里很清楚。个性倔强的她从没和儿女哭诉过,没因为任何事在孩子面前抹过眼泪,什么事都是一个人默默承受。4年后,小儿子结婚了。张新枝把住了十几年的房子腾出来,给儿子和儿媳当做新房,她则在附近租了一间大概10平米大的房子,方便照料他们。一年后,孙女出生了,她和媳妇两个人一起照顾孩子。此时,在张新枝看来,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她也儿孙满堂了,对逝去的老伴算是有个交代,悬在心里的石头可以落地了。
 
  张新枝没什么爱好,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这个家里,放在了儿女身上,她最忙乎的时候就是周末儿女来她这里吃饭的时候,为了一顿晚饭能从早晨忙到下午。看她一个人这些年孤孤单单的,关系比较好的老乡张罗着给她介绍老伴。起初张新枝很抵触,但在老乡的开导下,她慢慢也想开了,觉得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平时的开销需要儿女们来负担,要是找个老伴,孩子们的负担会轻一些,对于自己也就是多照顾一个人的事,没啥不好。之后,张新枝把老乡给自己介绍老伴的事和儿女们说了,孩子们没有反对,尊重她的意见。只是对她说:“妈,你别委屈了自己。”
 
  就这样,张新枝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退休干部,对方一下就相中了她。在了解了一段时间后,张新枝觉得对方开朗,正好和自己的性格互补,而且对自己也不错,没过多久,两个人正式走到了一起。可好景不长,对方家里的儿子对张新枝态度不好,即便父亲几次指责他,他也没收敛多少。一天,老头的儿子又出言不逊,张新枝和他理论起来,他火气更大了,嘴里吵吵着:“你就是来我们家混吃混喝的,你休想沾我爸的光。”张新枝听到这话,自尊心严重受挫,忍着泪,收拾起东西走了。之后,男方三番五次来家里赔礼道歉请她回去,可张新枝铁了心,说什么也不愿回头了。“你儿子这样,咱俩过不好,都别为难了。”听到张新枝这么说,男方也只能作罢。
 
  在自己单独生活了两三年后,经邻居介绍,张新枝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他是个比她大7岁的国企退休职工,有三个孩子。张新枝坦言:“有了上次的经历,心里就有了顾忌,要不是介绍人说他人老实,孩子们通情达理,我也就不见了。了解了解觉得还可以,就过吧。”
 
  ■感悟
 
  张新枝:“黄昏恋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再婚能让孩子们的压力小点,不用他们为我操心了。”
 
  搭伙过日子图个相互照应
 
  “好长时间没吃莜面了,今儿中午我给搓莜面吧。”“行啊。”“想吃啥汤?”“啥也行,你做啥我吃啥!”“那就羊肉香菇吧,天冷了,吃点羊肉暖和。”临近上午11点,李玉凤(化名)开始准备做午饭,和老伴合计着中午吃点啥。俩人定了吃莜面后,李玉凤就开始麻利地和面,搓莜面,没一会儿,两笼莜面就搓好了。她又不停手地洗菜、切菜、切肉、下锅、蒸饭,大概快中午12点半,老两口吃上了热乎乎的蘸汤莜面。
 
  “她人直爽,干活勤快、利索,做饭好吃。自从她来了,这家里就井井有条的,温馨多了。”老伴周景(化名)对李玉凤赞不绝口。“一个人的饭是做,两个人的饭也是做,没啥的。”李玉凤笑着说,“我们都老了,孩子们忙,又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啥也指望他们,找个伴儿挺好,搭伙过日子,相互有个照应。”
 
  李玉凤今年56岁,40多岁离异后就一直单身。周景今年60岁,老伴几年前病逝了。俩人说,其实双方都没有主动要找另一半,但双方孩子都比较开明,觉得老人岁数都不大,平时自己过太孤单了,要是能有个合适的伴儿在身边,做子女的也就放心了。在一次朋友聚餐中,俩人相识了。经过相处,两个人挺投缘,而且双方儿女对他们也极力撮合。最终,这对“夕阳恋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周景腰本来就不好,年轻时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平时不能干重活。前年冬天的一天,周景外出回家,走到单元楼口时,脚底一滑差点摔倒,好在扶住了旁边的墙。当时,他就感觉腰有点儿不舒服,以为缓缓应该没什么大碍,就没太放在心上。回家后,李玉凤看出他腰不舒服,周景才说了实话。李玉凤一边埋怨他不小心,一边拿出红花油给他上药。第二天,李玉凤看周景的情况还没怎么好转,就陪着他去了一家常去的诊所按摩。连续几天的按摩,李玉凤都小心伺候在身边,并且每天都要熬骨头汤给他补身体。这些,周景都看在眼里。
 
  “要不是她,我把腰扭了谁来照顾啊,那还不得给孩子们找事?我真挺感激她的。老来伴儿是种缘分,走到一起就好好对对方。”周景说,“现在找个老伴儿,一起过日子是很正常的事,不像以前那么封建,觉得这样丢人。说实话,单身老人自己生活确实挺孤单,如果身边有个伴儿,那就不一样了,至少遛弯、买菜、看电视的时候有个能说话的人,家也有个家的样儿了。这样安度晚年挺好,我知足了。”
 
  ■感悟
 
  周景:“我打心眼里觉得,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日子过得踏实。”
 
  再婚让他们找到精神伴侣
 
  在社区活动站里,65岁的杨志刚(化名)投入地拉着二胡,身边59岁的老伴王芳(化名)和其他几位老人和着伴奏,精神饱满地唱着红歌。每天来文化活动站就成了他们生活中固定的项目。他们来了以后,男的会乐器,女的会唱歌,给这里增色不少。和一群老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又唱又跳,他俩也感觉生活丰富了不少。可在三年前,杨志刚和王芳的生活都还不是如此,两个人完全没有交集。
 
  王芳是阳原县人,有一儿一女,孩子们工作后都到市区定居了。在她50岁出头的时候,老伴病逝了,孩子们要接她到市里住,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的她拒绝他们的好意。就这样,她一个人过了5年。
 
  一天夜里,王芳感冒发烧,浑身发冷,身上没力气,一个人窝在被子里。那时,她真想身边有个人,能帮自己倒点水,拿个药,可没办法,什么都得她自己干。事后,她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聊天,无意间说起那晚生病的事。邻居们劝她:“你岁数又不大,路还长着呢,给自己找个伴儿吧,以后有啥事能有个照应。”王芳没说什么,但隐隐动了心思。没多久,经人介绍,她和杨志刚认识了。
 
  杨志刚也是阳原县人,是位退休教师,有一儿一女,孩子们都在天津工作安家。老伴病逝后,他一直没再找。
 
  杨志刚与王芳俩人第一次见面,彼此就感觉很投缘,印象很好。杨志刚的儿女听说父亲见了一个阿姨,感觉很好,很满意,便立即带着礼品,从天津开车回到老家,安排双方及儿女们见面。起初,王芳的儿子不是太赞成母亲再婚,怕她嫁过去受制,后来被杨志刚老人和他儿女的真诚、实在打动了,态度发生了转变,表示尊重两位老人的选择。
 
  在得到孩子们的支持后,王芳提出先交往一段时间,看看彼此是否真的合适再进一步发展。大概经过半年左右的了解,王芳和杨志刚领了证,正式成为了夫妻。两个人的生活也就此变得不同。
 
  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也为解他们想念孩子的相思苦,王芳和杨志刚商量,第一年春节时在男方孩子家过,第二年春节去女方孩子家过,这样一替一年地轮替,省得孩子们有矛盾。而且孩子们也担心因为他们老人间有隔阂,就表示两位老人什么时候想来住着就来住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都别见外。看到孩子们都这么孝顺、通情达理,王芳之前的顾虑完全没有了,特别欣慰。
 
  如今,王芳和老伴杨志刚除了每天一起买菜、做饭外,最大的乐趣就是一起和其他老人娱乐,把自己的爱好发挥出来。有时。俩人在家也会配合着唱上一段。在外,俩人默契十足,特别合拍,如果不说,没有人认为他们是半路夫妻。
 
  ■感悟
 
  王芳:“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没想到现在过得能这么洋气,感觉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的。我的生活变得不同了,不仅生活上有了伴儿,精神上也找到了依靠。”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