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对儿子好,婆婆吃的哪门子醋?
这是一次家庭心理辅导中,吴大妈讲述的故事——
“志雄,快帮我拿一卷卫生纸。”梅玉在厕所里大声呼叫他的丈夫。
“好,你稍等。”志雄边答应边去取卫生纸。
志雄的母亲——老刘看着儿子为老婆忙忙碌碌,心里透着不快。第二天晨练,老刘与姐妹们聚在一起唠家常,硬将此事又絮叨出来,没想到张姐、李婶你一言我一语地都倒出了心头的酸水。
“我那个没出息的儿子,在我面前还像个大爷,事事都要我去照顾他,嘿,可在他媳妇面前却跟孙子似的,恨不得连媳妇的裤衩都要帮着洗。我真看不惯……”张姐第一个接过话茬。
“别提了,我那儿子,在饭桌上一个劲地给他媳妇夹菜,生怕她少吃一口肉。其实,我那儿媳可会保养自己了,每天晚上临睡前还要喝一杯牛奶。可她就不知道给他丈夫也端上一杯。”李婶话语中透着对儿子的心疼。
“你们这算什么呀!我那儿子每天在单位累得要死,回到家还要给那个‘小狐狸精’按摩。他那媳妇养得又白又胖,我的儿子可算倒了八辈子大霉,又黄又瘦,真让我心疼……”王姨说着眼圈都有些红了。
“好了,好了,媳妇对儿子好,婆婆吃的哪门子醋?你们就别在这儿倒苦水了。人家小两口和和美美的有什么不好,做老人的却总是看不惯,这叫什么话?难道你们看着他们小夫妻整天打架才心安啊!你的儿子对媳妇好,说明儿媳妇也有可人疼之处,不然你的儿子就不会对她那么好。肯定你的儿媳妇对儿子也很照顾,只是你看在眼里不足为奇,而儿子为儿媳妇做点什么,你们就看着不顺眼,心中为儿子叫屈,这才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哩!”我听不下去了,“跳”出来为媳妇们打抱不平,吴大妈说。
好一位吴大妈,一席话点拨几位婆婆走出了误区。我心中赞叹着。
上面的故事反应的其实是一个婆媳关系问题。
在家庭关系中,昀为敏感的就是婆媳关系。婆媳关系往往是整个家庭关系中的焦点,婆媳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
在旧中国,婆媳关系是不平等的,媳妇大都是因没有经济地位而处在服从的位置。如今婆媳关系发生了变化。就大多数家庭来说,婆媳关系是平等的两代人的关系。但是,仍有些家庭,在旧思想的影响下,婆婆的地位仍然高于媳妇。与此相反,也有些家庭,媳妇的地位高于婆婆,甚至虐待那些年老力衰而又没有经济收入的婆婆。于是,出现了许多婆媳之间的矛盾。
婆媳矛盾的心理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婆媳矛盾的产生有哪些原因呢?
就婆媳之间的相互关系说,存在如下心理原因。
其一是个性心理。婆媳原来生活在各自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在思想观念、脾气性情、生活习惯和饮食嗜好等方面会有很多的不一致。现在突然生活在一起,要改变各自的思想观念、脾气性情、生活习惯和饮食嗜好等来适应对方,这是不易做到的,难免会发生矛盾。
其二是代际心理。婆媳是不同的两代人。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必不可免地会存在差异,这就会导致婆媳发生矛盾。而婆媳又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较多的接触。如果双方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的不一致,矛盾就更容易发生。
其三是人际心理。在家庭代际关系中,婆媳关系是唯一不属于亲子关系的人际关系,因而在人际心理方面一旦发生矛盾,不像亲子关系那样能较快消失或毫不介意。偏偏就是这样的两个人,要有更多的交往。媳妇未进家门前,家务大都由婆婆主持。媳妇进门后,要与婆婆分管家务,甚至主管家务,双方在安排日常生活等问题上,难免有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