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现代戏《风雨故园》在濮阳市中原油田文化宫拉开帷幕精彩上演。台下观众座无虚席,伴随管弦乐队优美、动听的前奏响起,台下观众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在演出中数十次的掌声跌宕起伏连绵不断。该剧由我省著名剧作家陈涌泉编剧,豫剧表演艺术家汪荃珍、盛红林领衔主演。
大型豫剧现代戏《风雨故园》讲述的是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夏,正在日本留学的周豫才接连收到母亲病重的书信,他匆匆赶回绍兴,发现陷入了一场骗局。与此同时,一顶花轿正向周家驶来,轿内的新娘名叫安姑,一个目不识丁、缠着小脚的“老大姑娘”。此刻,她的心正像这颠簸的花轿一样七上八下。
婚礼前,周家的族人们如临大敌,他们清楚,新郎对这桩婚姻一直持反对态度,生怕他搅闹婚礼。然而婚礼很顺利,周豫才是个孝顺儿子,他不忍心让母亲伤心,只有牺牲自己。
新婚之夜,洞房里沉闷逼人。新娘期待着揭去盖头,期待着一句温存话语,然而听到的却是翻书声和新郎的叹息。安姑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痛苦使她不知所措。她鼓起勇气刚想唤新郎休息,窗外却传来一声鸡啼。
翌日,周豫才重返日本,一走便是三年。安姑翘首盼望了一千多个日夜,丈夫终于回来了,却当头给她一瓢冷水。无爱的婚姻给两人都造成了深切的痛苦。但安姑并不气馁,她坚信自己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总有一天会爬到枪墙顶。
1919年12月,周豫才接母亲和安姑迁居北京。安姑对新生活抱着很大的期望,但很快发现她和丈夫这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间距离越来越远,她千方百计想弥合两人的差距,却每每事与愿违。在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中,周豫才与许景宋并肩战斗,从相知到相爱,最终携手南下。安姑的幻想被彻底击碎,她知道自己这只蜗牛再没希望爬到房顶了。
1936年10月19日,周豫才在上海逝世。噩耗传来,安姑无限悲痛,挥泪祭奠。此后,在许景宋的供养下,安姑度过余生。
《风雨故园》编剧陈涌泉被安姑“这位生前没有爱,死后又失去了名,长期被历史遮蔽的弱女子”激发了创作的原始冲动,继而发现周豫才作为一个反封建斗士,却始终无法逃脱封建包办婚姻的伤害,不得不做长达20年的妥协,进而通过安姑、周豫才个人的悲剧,写出社会大变革中人物的命运。主演汪荃珍塑造人物时遵循“既拼演技、拼唱腔、拼经验,又拼文化”的艺术规律从而获得了很多专家的激赏。演绎安姑,克服从26岁到69岁这么大的时间跨度造成的化装、造型到形体、表演诸方面的难点,着力把真实性的心理、生活体验和具有唯美的、表现意味的戏曲程式舞蹈和声腔艺术相结合,传递给观众的是对旧社会妇女那被束缚的人性精神枷锁的冲击波。
演出结束观众中掌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迟迟不离开剧场期望再加演唱段,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我团优秀青年演员康沙沙以一段经典优美的《小二黑结婚》中“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赢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不时有观众呐喊再来一段,接着还没有来得及卸妆的我团国家一级演员盛红林以一段经典豫剧《朝阳沟》中“咱两个在学校”的精彩唱段让观众更为激动。
一位油田离休的李先生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演的太好了,在我们这里难得看到省团的艺术家们来濮阳演出,特别是饰演安姑的汪荃珍老师能把年龄段跨度这么大的一个妇女形象生动具象的呈现在舞台上可见艺术家的表演实在是叹为观止。饰演周豫才的盛红林老师我已往只停留在他成功塑造《朝阳沟》中拴保的形象记忆中,今天看到盛老师把这个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以及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淋漓尽致的演绎实在是佩服,通过化妆和原型人物很像。总之整台戏演的是太精彩了,演员们都很棒!”一位网名“金色夕阳”的老人早听说三团要来濮阳,便早早托人提前购票,并通过网络提前邀约当地的网友一同前来。
她说:“以往在三团网站看过整场高清的《风雨故园》视频,这次再亲临现场观赏那简直是震撼,活了60多岁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三团50多人的管弦乐队现场伴奏简直是太美了,感谢三团为我们濮阳的观众送来了置景唯美、音乐震撼、表演精湛的大戏。”一位专程驱车从河北邯郸赶来的网络戏迷“小蜗牛”激动地说:“平时做生意比较忙,业余时间喜欢在网上唱戏,之所以我的网名叫‘小蜗牛’就是早在8年前从汪荃珍老师的这个唱段喜欢上了戏曲,也时常在业余时间苦练唱段,今天我是哭着看着,看着哭着,以前只知道盲目瞎唱,不了解剧情,通过观看现场演出才知道安姑的这一生是酸涩疾苦的,汪老师的演绎让我懂得今后还要在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上多下功夫,争取以后让自己再有所提升。”
精彩的演出结束,观众们洋溢着张张笑脸,恋恋不舍的离开剧场,演职员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卸台劳动中。更多精彩敬请持续关注!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