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戏剧,会有太多人为之着迷,作为一项至今已不可考究的大型舞台艺术表演形式,它在世界范围内早已经成为当代人文文化中无法或缺的一项,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建国之初更是有着大小300多个剧种争奇斗艳,共同谱写着舞台上那一颦一皱的美丽。虽然它比希腊和印度剧产生的年代更晚一点,但是依旧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被誉为世界上和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的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
其中,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作为受众和国家政府支持都最多的剧种,他们除了拥有一大堆国内戏剧界都堪称顶级的表演艺术家,比如京剧的梅兰芳、豫剧的张宝英、越剧的徐玉兰、黄梅戏的马兰和评戏的李振平,还有国内数目最大的票友(系迷),想比之下,其他地方戏剧则要弱小的许多。但是地方戏自有成一体的地方戏特殊,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传于浙中一带的婺剧。
婺剧,是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等地,集合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戏剧,因以金华为中心,而古金华又称作婺州,故而得婺剧之名。作为如今浙江省除了巨无霸越剧之外的第二大戏种,婺剧产生至今足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明朝中叶起)。明朝以降,浙中作为东南沿海贸易要地,各地商贾云集,各种戏班自然也是蜂拥而至,也就是说它是吸收周边的各个戏剧而产生的一个多元化戏剧,这从它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服饰就可以一目了然。
外来声腔的本地化与本地声腔的综合化是婺剧形成与发展的初始形态,合班演出的发展历程则大体反映了婺剧演进的历史脉络。其中大量继承徽戏的表演形式,被戏剧大家们冠以徽戏“活化石”之称,而遥望当年,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如今的国剧—京剧,则又是一段佳话了。
相对于其他剧种,婺剧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以手指、手腕上的功夫尤其擅长。功架凌波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其中有有着三合班、两合半、乱弹班和徽班等声腔分类(摘自百科)。自成一体,别具风格,深受当地及周边的百姓喜欢。
婺剧作为一种地方剧种,不同于其他在狭小的地域内流行的剧种,随着民间婺剧团的发展如今已经逐渐成为了大众艺术,扛着婺剧复兴大旗的浙江婺剧团更有着年近700场的演出成为国内戏团中的红人。而单单金华辖区各地就有近年两万场的婺剧团演出量更说明了该剧的受欢迎程度,当地的中专职校更是多数开设了婺剧直通班。它作为金衢一带及其周边地区的地方性剧种和集大成者,对于当地文化艺术的传播可以说比之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大的重任。
当然作为戏剧,而且只是地方戏种,在如今多媒体娱乐的冲击下难免会暴露许多的弊端,这些却需要当地政府的努力和扶持了,相对于保守而言,其实笔者更乐于看到他的突破。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