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一个年轻的男孩子,最后怎么就做了旦角呢?

  我叫刘冰,是个典型的80后男生,我的职业是一名戏曲男旦演员。每当换上旦角的戏装站在舞台上时,我就把自己当成身披战甲、手拿长剑的巾帼英雄穆桂英,感受战场上的血雨腥风。那一刻,我就是她。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说的就是我的家乡——湖北襄阳。水淹七军、三顾茅庐、马跃檀溪这些故事都发生在那里。襄阳与河南接壤,民风接近,因此不少襄阳人天生就喜欢豫剧。我的外公也是个豫剧迷,从小我就爱和他一起看戏,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深深爱上了戏剧。
 
  真正进入豫剧大门是在2009年,当时我作为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参加央视《艺术人生》节目,表演了一段《穆桂英挂帅》,当场就被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老师看中。同年10月,我专程到郑州开始随马金凤老师学豫剧。
 
  ▲马金凤是豫剧“五大名旦”中唯一健在的掌门人,是豫剧马派的创始人,有“洛阳牡丹”美誉。2012年2月9日,在梅葆玖和阎肃先生见证下,我在河南电视台正式拜师马金凤,自此成为马老师唯一的男弟子。
 
  作为男孩子,为什么选择做旦角?这可能是我被问过最多的一个问题。京剧和昆曲中的花旦都是细腻婉约的,讲究心思的拿捏和把握,而豫剧不同,尤其是马派,其旦角接近于男性。
 
  虽如此,可旦角毕竟是旦角,为了把握女性心理,我通读古代文学,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和感情世界;临摹仕女图,体会女性的身体形态;反复观看豫剧大师的影像资料,分析她们对角色的理解。我的每一件戏装都是特别定制的,购买年份、地点都写在上面。这件晚年穆桂英的衣着购于北京。
 
  在戏剧舞台上露面机会越来越多后,我也经常会被邀请参加一些商业活动。这次是录制一款茶叶广告,虽然最后播出时间只有30秒,但拍摄时需要耗费几个小时完全扮上戏装,表演穆桂英的武打动作,然后再卸妆恢复本色,拍摄广告下半段。
 
  在参加一次商会活动后,我遇上了两个老同学,大家聚到一起聊聊各自近况,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
 
  因为和同学的偶然相遇,聊的都没顾上吃晚饭,我就直奔地铁去中国人民大学参加自己单位北京曲剧团的演出。生活中的脱下戏装的我,不再是那个挥斥方遒的女英雄,平凡到随时可能湮没在地铁拥挤的人潮中。
 
  登台演出前,我从人大的学生食堂买了两份炒饭带到后台,师兄弟们都凑上来抢着吃。对我们来说,赶场演出前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就非常满足了。
 
  我在曲剧《骆驼祥子》中扮演一名警察。上台前,最后在走廊里试试戏,顺便借着戏服的斗篷,当一回“超人”。
 
  两个小时的演出,我共有两次上场机会。虽然戏份少,但也要一直站在幕布后的暗处候场。演出间隙,我和剧团的好友就在台下说说悄悄话。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上台谢幕。还记得2013年参加央视戏剧春晚时,我站在舞台上,仿佛自己就是穆桂英,马上要到战场上书写辉煌。当我站在舞台上,开口唱词时,完全沉浸在戏曲世界里……戏曲不是古老的遗产,而是我们触手可及的艺术形式。
 
  从2008年入学中国戏曲学院算起,今年已是我在北京的第八个年头。“儿行千里母担忧”,前些日子我给家里打电话时顺口说了一句生病了,妈妈和小姨第二天就坐高铁来北京照顾我。小姨在老家做社区医生,专程给我带了小时候用过的针剂。在她们悉心照料下,没几天我就“满血复活”了。
 
  我住的房子空间有限,只能在厨房外的阳台上腾出一点地方,晾晒我最宝贝的戏装。因为戏装上的手工刺绣不能水洗,如果脏了只能用酒精喷洒后阴干,在有阳光的地方短暂通风晾晒。我热爱戏剧,并且凭自己的努力成立了兰凤剧社,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种优雅的艺术,喜欢它,热爱它。
返回中老年之家首页>>
二维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老年之家”微信公众号(免费)
中老年之家www.zlnzj.com以服务广大中老年群体为己任,每天提供海量的养生、娱乐、政策、爱好、潮流等中老年资讯,集文字、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中老年门户网站。网站拥有同名微信公众号“中老年之家”,并提供手机端浏览网站的功能,让您随时随地掌上获取最新中老年资讯。

视频点播

养生小贴士更多>>

娱乐播报更多>>

图集

养老资讯更多>>